本报11月4日讯(记者 崔东旭 通讯员 石兆慧 王毅哲)近日,泰山区人民法院驻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交巡回审判点启动仪式在交警城东大队事故中队举行。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泰山区人民法院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立“泰法和·行 道交微法庭”,将法庭搬进交警支队,通过“交警+法官”的模式,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当事人“只进一扇门”。
据了解,群众以前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时,往往都会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奔走于法院和交警大队等部门之间。泰山区成立的“道交微法庭”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全新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要求的具体举措,用实际行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东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后交通事故案件可以在交警事故中队开庭,群众在这里调解、进行司法确认,不用再奔走于交警、法院、保险公司等,实现道路交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让群众少跑腿、早获赔、快解决;通过构建“交警+法官+律师+司法鉴定+保险公司”多元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处理延伸服务,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质效,让矛盾纠纷“一站式办结”。
泰山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交巡回审判点的成立,是健全完善道交纠纷多元解纷机制的有力举措。道交巡回审判点承担诉调对接、指导调解、案件审判、司法确认、普法宣传等多项职能;可提供诉前调解、快速立案、现场受理、就地开庭的“一站式”服务;构建了行政调解挺前、行业调解跟进、人民调解助力、司法调解兜底的多元共治纠纷化解模式,为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提供快速、便捷的诉讼服务,推动道交纠纷实质化解。
揭牌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就如何开展好涉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泰山区人民法院和交警等部门今后将加强合作形成调解合力,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保险公司的行业调解及基层人民调解参与道交纠纷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的积极作用,提升纠纷诉前化解成效;构建“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工作模式,不断加大对道交调解组织指导力度,强化多元解纷实体化运作功能,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解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将共建共治理念与司法服务深度融合,坚持以道交类纠纷当事人的司法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不断夯实各项便民举措,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