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鲁侨
今年以来,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以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为基础,多路径探索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模式,全面唤醒“沉睡”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双增收。
全方位“盘底”
理清闲置资源底数
该村运用多种措施全面掌握宅基地上的“人、地、房”信息,做好盘活利用的整体规划。
摸清盘活底数。通过村民自主申报、网格员入户登记、村干部走访调查等形式,该村全面摸清宅基地的数量、布局、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经排查,全村共有宅基地487处,其中闲置宅基地49处,闲置率达10%。
明确盘活对象。对房屋产权合法清晰、无权属争议且长期无人居住的宅基地和房屋,该村鼓励房主积极参与村内各项建设,提升宅基地使用效率。
确定盘活重点。依据闲置宅基地的位置、完好程度等情况,该村确定改造利用、保护开发等盘活用途,特别是对工业园、文旅园等规划区域内的宅基地进行重点盘活。通过重新规划调整,该村形成了村民居住区、农业园、工业园、文旅园“一区三园”的村庄格局,村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村民生产生活更加有序,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之路,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0万元。
多模式“流转”
释放乡村发展空间
在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该村鼓励引导村民将闲置宅基地通过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为乡村发展腾出更大空间。
该村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统一对外出租,按合同收取租金,且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全力保障村民的权益。该村还鼓励村民将闲置宅基地作价入股相关经营主体,获取长期收益和分红。同时,该村创新“出租+入股”方式,确保在经营不善时有保底的租金收益,在经营状况良好时又可以获得丰厚的分红。该村将集中整合、收储的闲置宅基地与投资者合作开发,建设精品民宿等,有效解决村集体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确保了项目可行性和收益稳定性。
多模式流转下,该村闲置宅基地扩展了商业、文旅等用途,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特别是参与泰山民俗体验区建设的13处闲置宅基地,每户每年可分红2万元左右,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
多元化“利用”
激发产业振兴动能
该村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有效利用形式,因地制宜,释放最大增值效益。
“宅基地+农品”。该村挖掘村庄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老传统、老技艺,利用闲置住宅建设一批花馍馍、螭霖鱼、泰山煎饼等特色手工作坊,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留住老家味道。
“宅基地+文旅”。该村积极推进泰山民俗体验区建设,在保持村庄风貌不变的基础上,利用闲置民房培育“宅基地+电商”“宅基地+非遗”等新产业新业态。
“宅基地+公益”。该村利用收回的宅基地打造泉乡书屋、“幸福食堂”、养老互助小院、应急救援站等公益设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目前,该村在居住区集中建设了垃圾收集点、健身广场、文化广场、健康步道等,居住品质有序提升。全村活动场地和公益设施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次,村庄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