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文莉
喜事拒绝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白事不再披麻戴孝、点戏奏乐;常态化举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这些婚事新办、葬礼简办的新风气在岱岳区群众中逐渐流行起来。
今年以来,岱岳区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将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高站位推动、全方位宣传、多方式治理,推进移风易俗落实落地。
“小小竹板要打响,移风易俗讲一讲,新时代新风貌,移风易俗很重要”“只要大家一条心,移风易俗传佳音”……在岱岳区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展演活动中,快板、小品、情景剧、戏剧等节目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我们组织人员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突出‘群众演给群众看’模式,着力创作小戏小剧、快板、小品等作品100余个,把移风易俗‘唱出来’‘演出来’。”岱岳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说。
沃野田畴尽丰景,美丽乡村气象新。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以婚事新办为突破口,在文化礼堂探索打造了岱岳区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
“礼堂宽敞明亮,还设置了大屏幕,新人结婚的时候,村里会免费布置仪式现场,志愿者也会前来帮忙,让村民省钱、省心办一场热闹有意义的婚礼。”里峪村工作人员说,为让新人满意,村委会制定了6步婚礼流程,为新人提供喜庆热闹、仪式感强、节俭文明的婚礼,明显减轻了新人的经济负担。
推崇厚养薄葬,节俭治丧。在岱岳区满庄镇曹家寨村,64岁的韩庆红觉得村子的最大变化是红白理事会成立后,一些往日大操大办的风气没有了。“以前大家办丧事都穿白大褂,雇吹鼓手、点戏……少则花费五六千元,多则花费七八千元,现在大家办丧事就戴个黑袖章,减负不少。”韩庆红赞许地说。
曹家寨村的变化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洪强带动的。2015年,李洪强的奶奶去世。“丧事从简从我家做起,家族的思想工作由我去做。”村“两委”会议上,李洪强表态,这场葬礼上,亲人不披麻戴孝,只佩戴黑袖章,村民看在眼里,此后,全村的白事风气悄然变化。
岱岳区大汶口镇北西遥村以前旧坟场分布散乱,占地面积大,严重影响耕地,北西遥村破旧立新,建起公益性骨灰堂。现在,该村的公益性骨灰堂有房屋6间,存放骨灰盒1447个,设有骨灰架、焚香炉等。公益性骨灰堂的设立,让骨灰由“入土”变成“入室”,在节约土地的同时,推动形成了文明低碳环保的祭祀风俗。
岱岳区粥店街道石蜡社区将移风易俗相关规定纳入居民公约及个人信用积分评价,定期开展评优奖励活动,切实抓好移风易俗工作。
如今,移风易俗不仅让干部得到了锻炼、群众得到了实惠,也在不断推动着乡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实现根本性转变……岱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通过专项治理抓落实,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群众规范办理婚丧嫁娶事务,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乡村文化市场,培育群众的道德情操,让文明之风吹拂全区乡村,滋润群众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