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4日讯(记者 张芮 实习记者 张智凯)“杜绝天价彩礼,要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舞台上,“孙大妈”一家被高额彩礼所困扰,两情相悦的年轻人巧妙杜绝了高额彩礼。这是小戏小剧《皆大欢喜》中的一幕。
近日,2024年泰安市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活动在肥城市春秋古镇景区举行,“擂台赛”分上午、下午两个阶段进行,并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小戏小剧是一种短小精悍、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小戏小剧演员数量较少,三五个人就能演一台戏;剧本篇幅小,演出节奏较快。虽然体量有限,但小戏小剧可以容纳歌舞、说唱、戏曲等多种表现形式。
参加本次活动的情景剧《托举》是以真实事件为蓝本改编的感人剧作,讲述了市民王龙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双手托举起生命希望的故事;山东梆子现代小戏《非遗工坊》以肥城市孙伯镇五埠村为原型,以文旅融合为主题,讲述了当地推动村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故事;小品《抢婆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当代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戏虽“小”,展示的却是大生活。《非遗工坊》是一部由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自主创作、排演的现代小戏。“《非遗工坊》的编剧、角色、舞美设计人员及道具制作人员等全部是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肥城市图书馆、肥城市文化馆的群文干部和文化志愿者,这样是为了用自己的人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张丽娜介绍,这部小戏接地气、有个性、有创意,剧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演给群众看,小戏小剧深受群众喜爱。2024年泰安市群众性小戏小剧“擂台赛”以文艺创作展演为切入点,将移风易俗宣传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培树文明新风,唱响主旋律。比赛当天,18支小戏小剧队伍按照赛前抽签顺序依次上场表演,5位评委老师现场打分,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其中,《非遗工坊》《养老新风暖人心》《托举》《回家》获得一等奖。
本次活动由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肥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泰安市文化馆、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中共肥城市委宣传部、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春秋古镇景区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