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4日讯(通讯员 刘传录)近年来,粥店街道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注重深化拓展“信用+”运用新路径,积极探索“信用+”应用新模式,发挥信用激励导向作用,融合各项重点工作,使“信用+”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助推器。
“信用+合力”。粥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建与信用建设有机融合,全面构建以党组织为引领的“网格+信用”治理模式,将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结合“为民协商”平台,运用信用“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信治”作用,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信用“无处不在”,激励引导居民参与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发挥和延伸信用价值。
“信用+管理”。粥店街道将信用档案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档案建立管理工作。自2020年以来,粥店街道依托岱岳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多个维度的信用数据,截至目前,已为街道9.4万居民建立诚信档案,完成居民信息采集21万条。粥店街道充分发挥信用积分作用,调动一切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拓展信用激励的广度和深度,将无形的行为准则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奖励,让居民的言行有记录、善行有回报,激发居民参与信用建设及志愿服务的热情,在全街道倡树诚实守信、文明向上的新风尚。近日,粥店街道36个村(社区)积极开展半年度信用积分兑换活动,让居民充分享受信用积分的红利,进一步激发信用赋能的社会正能量。
“信用+赋能”。粥店街道建立“信用+志愿”“信用+网格”机制,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志愿服务为助力、以文明实践为路径,积极引导志愿者、网格员、居民参与社会治理,通过信用激励等措施,逐步增强居民守信意识,自发参与安全隐患排查、防火防汛等基层治理工作。岳峰社区设立“暖风驿站”,把辖区内的外卖小哥、快递员、城管和环卫工作者等户外劳动者纳入信用建设体系,社区发布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任务,户外劳动者认领,如发现诸如消防通道堵塞等风险隐患并及时上报社区处理,协助社区开展各项活动,可获得信用积分,积分可在社区的信用超市兑换等额商品或在便民服务一条街享受“信易医”“信易剪”“信易修”等服务,实现双向赋能、同频共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多元化新格局。
“信用+共享”。在信用建设过程中,粥店街道大力整合信用资源,认真培育信用土壤,探索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通过深度打造信用食堂、信用理发店、信用超市、商家联盟等社区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借助这些信用应用,既向居民普及了信用知识,又引导和规范了社区居民的信用行为,提高了社区信用管理水平。
粥店街道将不断优化“信用+”模式长效机制,大力深化基层治理方式,深度发掘基层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信用治理新动能,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形成干群合力的全新局面,推动街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