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我们利用城乡公交客流低谷期的闲置运力资源,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建立‘农村客运+农村物流+邮政快递’客货邮同网运输模式,不仅拓宽了城乡客运企业收入来源,也实现了物流快递从县到镇进村的高效配送。”肥城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科科长肖勇介绍。
重塑物流格局,发挥作用的不只是“交邮合作”新模式,肥城市打造的“快快合作”新模式也成为一抹亮丽的风景。“我们整合快递物流配送企业,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目前实现8家快递企业统仓共配,节省了各个快递公司的燃油支出、人员工资、车辆损耗等费用。”肖勇介绍。
引导交通运输、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推进城乡交通运输“路、站、运、邮”高效融合,基本实现了“客运全域公交、物流共同配送、运邮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推进了农村客货运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截至目前,肥城市建设客货邮站点(乡镇、村)14个,开通客货邮线路8条,惠及行政村350个。
十年用心创新
高水平管养引领行业发展
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十年来,肥城市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构建政府主导、分级管理、责权明晰、部门联动、保障到位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肥城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多元化、市场化,列养率和覆盖率均为100%。此外,肥城市推行实施“路长制”,构建“以市长为总路长+市、乡、村三级路长”的领导体制和分路长管理责任制,完善农村道路管理养护组织机构、资金筹措、考核激励、技术服务等保障体系,目前,肥城市共设置县、乡、村各级路长718人,制作安装路长公示牌909个。
养护“无缝隙”,管控“一个网”。十年来,肥城市累计投入养护资金9.26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316.8公里。“我们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公路数字化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使辖区内农村公路具备可知、可测、可控的能力。目前,系统已初见成效,被列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项目。肥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将数字化公路系统运用于农村公路的县级市。”孙凯介绍。
一条条农村公路宛如灵动的丝带,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蜿蜒伸展。它们连接着村与村、乡与镇,更连接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肥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将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模式,不断提升养护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动交通与产业、旅游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为肥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