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皓若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提升公众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充分发挥泰山“顶流”IP作用,聚力打造“无废泰安”旅游品牌,让市民了解“无废”、参与“无废”、践行“无废”,让游客“攀登一座山、欣赏一座城、认可一方人”,聚力打造“无废”理念宣传新高地。
“无废细胞”遍地开花
“无废细胞”建设涉及各行业多部门,且行业之间差异大,如何找寻突出特点以及如何凝聚合力是首要问题。市无废办先后制定印发《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泰安市“无废细胞”建设的通知》文件,确定以“试点先行、系统推进、分类施策、广泛参与”为原则,明确在学校、社区、公园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13类行业领域首先建设100个“无废细胞”,先行先试。
“调”以务实,“研”以致用。市无废办组织13个行业主管部门走访社区、乡村、工厂等,广泛听取党支部书记、居民、工厂工人等意见,避免盲目决策,让基层走弯路,进一步修改“无废细胞”评价细则,确定“100+X”评分标准,即指标体系满分100分,但因类制宜、各有侧重,突出行业特点,“无废景区”注重环境清朗、智慧旅游;“无废学校”侧重教学理念培养;“无废公园”聚焦知识科普寓教于乐;“无废社区”着眼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无废企业”探索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模式等。X指未知亮点加分项,鼓励建设单位切合实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充分调研论证后,13类“无废细胞”评价细则完成印发,建立起“发布指标体系—建设单位申报—县(市、区)评估验收—市级抽查复核”工作推进机制。
我市最终确定泰山景区、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开元中学、泰安市中心医院等100个首批“无废细胞”试点,坚持把加强领导作为搞好试点细胞的关键,建立了“定期调度、随时指导、检查观摩、相互学习”的工作推进机制,适时召开1次调度通报会、1次案例培训会、1次全市“无废细胞”建设观摩大比拼现场会。坚持从严审查,优中选优,市无废办组织主管部门带队进行现场核实,其中有7个建设单位标准不高,仅按照最低要求达到验收标准,最终不予通过。对于评分高的优质“无废细胞”总结试点成效,要求其他建设单位主动学习、认真借鉴、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2024年3月,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第一批“无废细胞”授牌仪式,总结成绩,表彰先进,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无废”生活触手可及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发动,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市在原定100个试点基础上超额完成,成功建设215个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的高质量“无废细胞”,打造了泰山石膏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岱北片区垃圾分类试点、中科餐厨垃圾处置等示范带动项目,提前完成2025年打造206个“无废细胞”的既定任务。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泰安市泰山石膏有限公司“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列,为全省唯一。
坚持创新思路,我市对岱庙、红门、中天门等21处场所提档升级,泰山景区创新推出“泰山旅游一件事”平台,构建“一平台、一码、N个服务场景”框架,为游客提供无纸化的“一站式”服务,以泰山为中心,实现集景区运营、旅游交通、文化演出、酒店餐饮、商业会展等于一体的“无废”文旅产业新链条,泰山脚下“无废酒店”“无废饭店”随处可见,“无废泰安”旅游品牌成功打造。
“无废乡村”建设同乡村振兴、农业废弃物管理、美丽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2023年,全市完成118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实现从污水横流到碧波荡漾的巨大转变。立足资源禀赋,岱岳区里峪村就全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积极打造“泰山人家·春天里峪”乡村旅游品牌,把生态优势变为民生福祉。
在泰安,“勤俭办一切事业”已成为习惯和常态。全市各级机关食堂食材成本下降10%以上,厨余垃圾产生量减少50%以上;各学校积极开发开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绿色低碳在身边》等校本课程,将“无废”文化融入“首课思政负责制”,实现了“无废”生活习惯养成“从娃娃抓起”。
“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为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我市强化宣传引导,今年各媒体端口发布关于“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相关宣传报道3000余篇,全市范围“无废”标语口号征集800余条,全民投票参与评选无废城市LOGO,组织全市张贴“无废城市”宣传海报2400余张,投放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主题公益宣传标语标牌3100余处。
同时,我市利用社区、医院、学校、工厂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无废”标语,将“无废城市”建设广而告之,并依托泰山国际登山比赛,开展“无废+赛事”宣传活动,连续两年开展“中华泰山 无废泰安”登山节,发放“无废”文创产品1000余件,让“无废城市”从一个看似庞大的目标,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生活场景。从无纸化办公、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资源共享、绿色消费、光盘行动等行为习惯出发,崇尚简约生活,避免过度消费,“无废”理念正悄然融入城市神经末梢、群众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