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
市领导到市委党校作辅导报告
市出版印刷产业链2家企业入选
土里刨金 谱写富民强村新篇章
我市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忠华:
土里刨金 谱写富民强村新篇章

 

□记者 刘小东 柴苹

■万忠华在大棚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通讯员供图

深秋时节,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看着棚内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有机菜花、贝贝南瓜等作物,无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忠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位于大清河北岸的无盐村,三面环山一面水,地理位置独特,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8年,万忠华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过林果产业、苗木花卉等,但都是“小打小闹”,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更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富民强村。近年来,东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富民强村”产业的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万忠华看到了村庄发展的好机会。

“干啥不是边学边干,不干怎么知道不行?”万忠华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村民先后赴寿光、冠县、莘县等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取经,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坚定了“选准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一个投资2000万元、占地67公顷、建设165个大棚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在无盐村落地。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盐村的大棚建设过程困难重重,既要保证水电和人员安全,还要保证各方面配套、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难题。2022年6月,在建设南大棚时,万忠华就遇到一个占地约0.5公顷的大坑急需回填。为了不耽误工期,万忠华连夜组织车辆机械开始施工,吃住在工地,24小时连轴转,经过2天2夜的连续奋战,长106米、宽43米、深1.5米的大坑顺利实现回填,大棚建设如期完工。

选准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在万忠华的坚持和努力下,无盐村大棚种植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乘着“村强民富”的东风,无盐村走上了特色农业种植之路。如今的无盐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带动了160名村民就业,去年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子发展才能给力。”这是万忠华一直奉行的工作宗旨。工作多年来,万忠华狠抓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万忠华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增加工作透明度。万忠华还吸纳了部分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年轻人作为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在万忠华的带领下,无盐村党支部逐渐成了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无盐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作为一名村干部,要切切实实地沉下去,真实了解村民的需要。”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万忠华工作作风扎实,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针对群众反映山坡地浇水难的问题,积极对上争取土地项目资金,新打机井2眼、铺设管道2000余米,约13公顷的山坡地变成“水浇田”;借助市派第一书记资金37万元,铺设东西主街沥青路1500米、安装路灯30盏,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有了新提升。如今在无盐村,“万书记”已经成为大家的依靠。

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万忠华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在黄土里刨“金子”,“大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富民强村的“凤凰涅槃”。万忠华说,将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继续带领全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华章,让无盐村这个千年历史名村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