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芮 王磊 实习记者 张智凯
编 者 按
江河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获批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来,泰安把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作为增强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以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建成了一批具有泰安特色的美丽幸福河湖。即日起,本报推出“解锁滨水空间的绿色密码”系列报道,将目光聚焦泰安的幸福河湖建设,展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滨水空间多点开花的成果。
秋日,阳光穿过薄雾洒落在大汶河上,水面波光粼粼。沿河漫步,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微风凉爽。
大汶河又名汶水,是山东省境内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古老的大汶河不仅有文化沉淀,同时也带来了河砂资源的沉积。近年来,我市在河道工程涉砂领域建立六项管理制度,实行工程涉砂数字化远程监控,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推进河砂资源长效管理,为大汶河生态河道建设保驾护航。
全面建立河湖长组织体系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大汶河干支流汇聚着我市大部分河砂资源,库砂、湖砂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型水库和东平湖内。为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河砂长效管理机制成为河砂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2016年,一场河湖长制改革在泰山脚下、汶水之畔迅速铺开。“市、县、乡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副总河长和同级河湖长,泰安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市水利局河长制工作科科长吴强介绍,我市境内有482条河流、617座水库共设河湖长3301名。其中,市级河湖长8名、县级河湖长66名、乡级河湖长707名、村级河湖长2520名,实现了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点塘坝水域管理全覆盖。
为进一步推动河砂资源管理工作落地落实,我市出台了山东省首个河湖保护管理政府规章《泰安市河湖保护管理办法》,编制河道采砂第三个五年规划,制定工程涉砂管理意见、信用管理办法、考核奖励办法等10余项制度,为河砂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我市拓展“河长+警长+检察长”机制,连续组织开展水利、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横向联动,市县镇三级纵向联动的河湖监督检查“春雷行动”,坚决打击非法采砂。
智能化监管让采砂实时可见
根据河流等级及具体情况,明确市县两级批复权限;采销分离,有效防范资源流失;分级巡查,有效杜绝监管漏洞……河道资源管理是河湖长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河道工程涉砂领域,我市建立“分级审批、提级审查、采销分离、国有经营、进场检查验收、日常巡查”六项管理制度,实现河砂管理工作由采到禁、由堵到疏、由规范到精准的转变。
在柴汶河治理工程汶城涉砂管理站,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