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均康
泰安第十九中学1978级1班,也被编为十四级一班,这个班承载着特殊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印记,众多在未知中等待将来的年轻人在这里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1978年7月,正值恢复全国高考的第二年,泰安十九中入学学生有8个班级,学制为两年。然而,当时高中招生和中专招生并行,学生先参加高中招生考试,一个月后又参加中专招生考试。由于泰安十九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人以先就业、吃上“国库粮”为目标。1978年10月,中专招生结果公布后,泰安十九中原本50多人的十四级一班,因十几人考入中专而离开,变为40多人。
十四级一班有位姓张的同学,经历尤为特殊。1975年初中毕业时,15岁的他因家庭原因,虽然成绩优秀,却未被推荐上高中,只能回到生产队。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后,在初中老师的帮助下,他重新回到初中班复习,参加高中招生考试并成功考入。
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班级人员流动频繁,许多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经历。1979年8月,十四级一班来了一位姓孙的同学,他是上一届的落榜生。他在十四级一班只待了短短两个月,学习动力十足,后来在1980年高考中成绩优异,考上了重点大学。之后他一路深造,成为硕士、博士,并在职场上不断攀升。对他来说,后来人生命运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以高考为起点的,加之他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和卓越的才能,使他的人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与改变的可能性。
还有一位同学的经历也十分励志。1976年初中毕业后,他做了一年多的木匠。1977年,他怀着强烈的学习愿望,开始上高中。1979年高考落榜后,他也来到了十四级一班。但他在班里只待了一个多月,就转去其他学校复习了。第二年,他考上了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学识渊博的教授。
1978年10月,学校组织了校内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一部分同学被选拔进一班,同时一班也有部分同学被调到其他班,于是形成了新的十四级一班。到了1979年8月,情况又有变化,上一届或上两届参加高考的部分同学来到十四级一班插班复习,一下子进来了十几名学生,班级人数接近60人。
1980年的高考比较特殊,中专和大学不能同时报考,考生要先选择报考大学还是报考中专。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因为想要确保解决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和就业问题而选择报考中专,这也是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同学们面临的现实抉择。而像张同学等许多同学,在班级中一直是刻苦学习的代表,他们深知自己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在高中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勤奋努力。
十四级一班虽然人员变化比较大,但整个班风很好,学习氛围浓厚。同学们在这两年里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毕业后,同学们不管是考上大学或中专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其他岗位,都在各自领域里、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就是十四级一班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