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吴邦国同志逝世
《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筚路蓝缕来时路 物阜民熙今梦圆
我国建立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凝聚关心国防奋斗强国的泰安力量
国庆假期消费热 县域经济添活力
我国计划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5年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泰安居民收入水平跨越式增长
筚路蓝缕来时路 物阜民熙今梦圆

 

□记者 杨文洁

近日,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公布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泰安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情况。数据显示,75年来,泰安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居民收入水平跨越式增长

新中国成立前夕,泰安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居民生活极度贫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泰安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23.9亿元,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年,泰安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到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84元。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泰安市国民生产逐步恢复,居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2023年,泰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1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955元,比1978年的291元增长了156.9倍,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65元,比1978年增长了296.2倍,年均增长13.5%。城镇居民收入在2006年、2012年、2016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1万元、2万元、3万元和4万元级大关,农村居民收入在2013年、2021年分别突破1万元和2万元大关,泰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

●从单一失衡到优化完善,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泰安市城镇就业者中绝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就业形式和收入渠道极为单一,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来源。

1986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79.2%。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业面迅速拓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收入逐渐形成了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并举的多元化收入格局。农村居民收入也由单纯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体,到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并驾齐驱,再到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走向多元性。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泰安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就业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从源头上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国家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各种津贴制度相继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逐年提高。随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在城镇得到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确保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政府出台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乡镇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与农户用工信息的对接,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