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6日讯(通讯员 刘嫣然)近年来,财源街道牢牢把握“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这一根本,在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创新争先、强化重点突破等方面勇毅前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实干实绩,锻造过硬队伍。强化理论武装筑根基,财源街道始终把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日常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工作办法,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建立“周五课堂”制度,每周五组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先进模范、专家教授走上讲台授课,共计完成授课27次,授课人次达1536人。建好梯次培养蓄水池,财源街道注重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的梯次配备、递进培养,细化完善机关干部、社区干部信息台账,建立后备干部库。“把脉问诊”社区“两委”班子运行情况,逐个摸排后备干部储备情况,针对“两委”成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12个社区,在发展党员、力量培养上给予倾斜。练出攻坚克难真本领,财源街道将基层治理、项目建设、信访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作为练兵场和检验田,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基层,成立工作专班,化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营造“比武打擂、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探索“自管党员‘带’、退休党员‘领’、居住党员‘亮’”党员联系群众新模式,加强包保联系,强化协调对接,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聚焦效能提升,深化市域治理。推动物业融网提质扩面,财源街道深入实施“物业融网、红暖万家”提质扩面行动,针对小区不同类型,分类施策、靶向推进。以清真寺、王庄2个社区为试点,整合力量、链接资源,开展领办物业工作;在健全完善松园社区市场化物业服务的基础上,在乐园、财西、南湖等社区全面铺开市场化物业服务,推广“五个融合”经验做法,全面落实《红色物业红色网格一体运行工作规范》,把好“合同关”,严格“五公开”,让红色物业红色网格深度融合、一体运行。建设融合共建幸福家园,财源街道结合“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将主要精力用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完善“社区吹号、多方报到”机制,选好“幸福合伙人”“幸福观察员”,围绕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馈问题,采取“八方协商”“六步推进”工作法,解决好居民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全面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财源街道深入推进“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和直播电商党建联盟品牌,推动“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构建全要素创业服务体系,聚力提升党建服务发展效能。
聚焦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推进。财源街道全力推动居家养老、居家医疗深度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聚焦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1个核心引领、2张清单托底、3个主体组团、4大板块赋能、5项机制贯通”的工作路径。“1”是强化社区党委统领,探索“社区+机构”合作模式,社区党委牵头,整合辖区各类医养资源成立社区医养结合联合体,建立实体化运行支持中心,同步成立党支部,让社区党委“统”、联合体“联”、支持中心具体“做”。“2”是以网格员、物业人员、卫健专干、家庭医生4支团队为基础,通过入户走访、健康查体、日常义诊的方式,摸清老年人医疗、养老、物业等各方面诉求,建立基本信息清单和四项服务清单。“3”是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企业为医养结合实施主体,更好地链接资源力量。“4”是着力构建医、食、住、行四大板块,医是指做好医疗服务;食就是所说的养,是指做好为老服务;住是指住得安心;行就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5”是建立健全协商、协同、联动、评价、激励5项机制,推动深度结合、长效常态,不断提高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