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崔耕虎
探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泰山‘书院+学院’传统文化育人模式”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入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率先成立“军民融合教育系”,8年间,相关专业招生计划从50人跃升至500人,成为“全国定向培养军士试点高校”;
校企合作“育苗”,赛训实战“淬火”,2023年全校师生在国际比赛、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斩获奖项319项,与上年度相比增幅达168%……
技能报国,泰山敢当。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能文能武、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负时代之托。
以文为经 坚定立德铸魂的文化根脉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春天雷,震天响,徂徕山来了共产党……”激情昂扬的《泰汶谣》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唱响。
“三年时间,我们团队走遍了泰安的博物馆、史料馆,寻访老战士、走访民间艺术家,按照党史脉络,编写形成9个篇章、收录39首泰安当地红色歌谣的书籍——《泰汶谣》。”学院党委委员赵京岚说,“让《泰汶谣》呈现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23年11月,《泰汶谣》正式出版。而在6个月前,原创舞剧《泰汶组歌》的首次公演,就在新一代青年群体中掀起了“圈粉”红色文化的潮流。这是由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创编的红色舞剧,讲述了战争时期中国青年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故事。该剧目在山东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一举斩获一等奖,并在省、市各种不同形式舞台进行展演,引发了广大青年学子对“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热烈讨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泰山文化作为中华历史的局部缩影和中华精神的集中体现,给予了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底蕴和底气。
始建于北宋的泰山书院,坐落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内。“学院以泰山为名,根植泰山脚下,饱受包括泰山书院文化在内的泰山文化洗礼。在办学实践中从这些文化的土壤里汲取丰厚营养,做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大文章,不仅是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践行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职责。”学院党委委员曾晓东说,“传承泰山书院‘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办学理念,学院以泰山文化为背景,创新泰山‘书院+学院’育人模式,建设党建引领下的‘书院文化、泰山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六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了师生‘进取、担当、包容、和谐’的泰山精神,创新职业教育‘五育融合’育人特色,探索出了一条在高校中传承民族文化、为学生立德铸魂、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泰汶谣》和《泰汶组歌》的诞生,即得益于此。
以武为纬
扛牢人才强军的发展使命
“我3公里长跑的成绩是14分59秒,达到了‘优秀’等级;单杠曲臂悬垂能坚持1分钟左右。”今年刚满19岁的王晰,2022年以高考520分、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被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战略支援部队方向)专业录取,成为当年军士学院招收的8名女生之一。
每天上午开展文化课学习,下午参加军事科目训练,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让从小就有“从军梦”的邱永坤离实现梦想越来越近。“我爷爷是军人,退伍后从事建筑行业,所以我报考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战略支援部队方向)。这两年我的成绩不断提升,入校时在班里排第17名,现稳定在前5名,大二时还当选了系学生会主席。”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学院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定向培养军士高校,2018年8月成立“军士学院”、2023年正式获批全国首个职业院校“军民融合教育系”,成为“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扎实开展定向培养军士工作,定向培养军士生源数量质量双突破,年招生人数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今年的500人,学院知名度、军民融合教育系口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我们坚持‘姓军为军’原则,确立了军士人才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型’培养目标,实现‘军政素质课、专业技能课和准军事化训练管理’三个体系融合,形成‘精神、素质、能力三培养’军士建设模式,培育打造技能型军士硬品牌。”学院党委委员陈茂周介绍,“经过两年半的培养,军士生入伍前可获得低压电工、熔化焊与热切割作业操作证、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计算机办公应用助理工程师等专业技能证书。”
今年3月份,学生龙亮从军民融合教育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实习,顺利来到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春季入伍仅1个月,他就已经“渐入佳境”:队列场上,他动作整齐;战术场上,他摸爬滚打,已然初具“兵味”。
2022届毕业生姜一凡,入伍后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把在校期间养成的良好作风持续发扬,今年4月份休假期间勇救落水儿童,不留姓名和联系方式便悄悄离开。
8年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响应国家国防安全战略需求,服务部队战略转型,累计向海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输送6批军士,共1334人。同时,学院做强“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服务泰安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升,累计为泰安地方开展国防教育、志愿服务、退役军人技术培训鉴定等达8万余人,“泰山军士”已经形成群体品牌。
回应时代
唱响技能报国的泰山之歌
“师傅,我认为这个故障是继电保护器出了问题,想尝试更换。”
“你分析得有道理,可以尝试进行。金属冶炼装备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多种因素。”
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大楼内,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高水平专业群与中国500强企业——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培养的“现场工程师”学生于玺宁,刚刚完成了金属冶炼系统的故障排查与检修,正在和企业师傅——高级工程师邵波请教学习。于玺宁是学院培养的首批“现场工程师”中的一员,他以娴熟的技术证明了校企合作培养“现场工程师”的显著成效。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跟不跟得上需求?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面对这三个问题,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给出了极具泰职特色的答案。
问需。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链长+专员+专班”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汽车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18个重点专业链建设对接泰安市11个重点产业链,先后增设绿色低碳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消防救援技术等专业有效融入泰安市现代产业格局。学院党委委员范玉文介绍:“学院党委领导班子带头入企,院系骨干精准对接,全院上下同欲,坚持与地方政策和区域产业经济相结合。下一步,学院将以‘数智+’内涵建设为导向,构建‘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体系,多元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新工匠。”
调整。“为了适应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我们和石横特钢集团共同开发了PLC应用技术等2门课程,合作开办了3个订单班,全方位匹配相关企业需求,并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里上课,我们的专业老师每学年也到企业进行1个月的实践锻炼。”学院汽车与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高培金说。按照培养协议,学生杨辰露从入校第四学期起便开始驻企实训,让专业所学与产业所需紧密结合。“去年还没毕业时,我就通过了实训考核,与石横特钢集团达成了就业意向。正式上岗半年后,我的工资从实习期间的4000多元,涨到现在的8000多元。”杨辰露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相时而动,敢于突破对自己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人才供给过剩和新兴产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融合。“通过参加智慧农业国际大赛,我对农业有了新的认知,未来农民可以从手机、电脑上种地了。我想,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新农人’。”在2023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金砖国家未来技能挑战赛)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赛项南非赛区国际总决赛摘金后,生物技术工程系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李延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李延旭组队参赛的,是信息技术工程系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曹帅,两人参加“师生赛”,一人学农一人学计算机,4个月的备赛期系统学习了两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比赛中,两人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这场“编程马拉松”。在指导教师、生物技术工程系博士教师陈甜甜看来,他们的取胜法宝就是“融合”:学科融合、技术融合、目标融合。打破传统专业壁垒,构建跨学科的体系,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适应产业迭代升级的社会需求。
山高我为峰,原阔任驰骋。学院党委书记张勇华表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院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优化人才培育体系,积极创新培育模式,促进内涵发展,坚定泰山书院以文立德铸魂之本、创新泰山国防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之发展脉络,向‘新’发力,打造‘技能报国、泰职担当’的泰职品牌,争做‘国内知名,省内领先,泰城一流’的职教名校。”
奋楫扬帆,勇毅前行。未来,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更深的教育情怀,更加卓越的教育成果,朝着全新发展目标迈进,书写现代职业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