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许圣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七个聚焦”改革目标。全市党员干部要把落实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要结合泰安实际制定落实方案,抓住重点,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富有泰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样板区。
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泰安担当。《决定》指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要扛牢重大政治责任,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坚定不移在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上打造新典范;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深化能源革命,发展循环经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抓好泰山、大汶河、东平湖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美丽泰安”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决定》指出,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核算,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坚持链式思维、双向赋能、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拓增量、升存量、优业态、塑品牌、强主体,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要做大现代服务业增量,实施产业深度融合行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特色集聚区、服务业创新中心;要优化消费供给,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消费增长点。我市常态化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最近又成功举办巴黎中国国际时装周模特大赛、约翰·施特劳斯国际音乐大赛,还将承办武林风世界拳王争霸赛。这些赛事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泰安文体消费水平。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决定》指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旅融合,要坚持“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16字方针,整合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石敢当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创新文旅业态,着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要重点推进泰山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这“两创”把泰山文化概括为爱国、担当、攀登、包容、平安5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我们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泰民安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泰山文化蕴含的国泰民安文化内涵,加强研究阐释;要深化山城融合,强化资源整合,做好“泰山+”文章;要善于整合串联各种文旅项目、文旅企业、服务平台,真正把泰安境内乃至周边的旅游景点像珍珠一样串起来。
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决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要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决定》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共同富裕战略,要坚持就业优先,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格局;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