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涯共此时 半是美景半是希冀
“超级月亮”为中秋节添彩
中秋节如何健康吃月饼?
聊聊月饼进化史
这些中秋节小知识 你了解多少?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涯共此时 半是美景半是希冀

 

玉露生凉,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节。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期望和对五谷丰登的希冀。重视月亮的传统古已有之,并延续至今。千百年来,这种仪式感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这个皓月当空、清辉遍洒的日子,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与月亮、与中秋有关的经典之作,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长韵味。

月夜美景

一年逢好夜 万里见明时

先民对“月神”的祭拜,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中就有记载,“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礼记》中亦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的记载,“夕月之夕”指的便是夜晚祭祀月亮。

秦汉时期,月亮被视为“神”的象征,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汉代皇帝也会定期祭拜“日神月精”,早上祭日、晚上祭月。及至魏晋,赏月的概念慢慢出现。到了唐代,赏月活动逐渐盛行。唐代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刘禹锡在《八月十五夜玩月》中的“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就将中秋之夜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宋代,中秋节活动愈发丰富。《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阊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梦粱录》里记录南宋时期的中秋节,节日气氛同样热烈,“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明清时期,中秋节成为我国的重要节日之一。《北京岁华记》中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亦有对中秋夜宴的描写,第75、76回,在宁府和荣府的晚宴上,众人饮酒吹笛,击鼓传花,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中秋节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武林旧事》中记载,北宋年间,民间有在中秋节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浙江一带中秋节除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盛事。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设置在中秋节后的八月十八。“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大潮的恢宏气势跃然纸上。

团圆希冀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古往今来,和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里,就出现了与月亮有关的传说——不仅给月神配备了名为“望舒”的专车和名叫“纤阿”的女御者,“菟”,即月兔,也出现在了古人的想象之中。

在众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最广,也是各朝各代文人墨客乐于吟咏的对象。唐代李商隐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晏殊亦有词云,“广寒宫殿路迢迢。试问嫦娥缘底事,欲下层霄。”

在这些诗词歌赋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月亮的雅致别名,包括玉盘、素娥、玉轮、玉蟾、桂华、桂魄、玉桂、玉镜……在不同的诗文名篇中均有体现。比如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贺的“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周邦彦的“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等等。

中国人讲究“月儿圆,人团圆”,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怀,也是跨越时间不绝如缕的文化乡愁。对于亲人、朋友的思念,也是中秋诗词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诗人王建就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杜甫亦有诗云,“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作品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千古绝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互相映照,升华出浓厚的哲学意味。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在这个神州月圆时刻,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