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 张汶宁
编 者 按
日前,由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杂志第9期刊发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泰安:用好“关键一招”,释放发展活力》一文,从能源转型、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讲述泰安改革开放的生动故事。本报现进行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泰安位于山东中部,地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紧密圈层。近年来,泰安紧扣改革时代“关键词”,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项改革部署,以稳中提质、进中提速的态势,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好“泰安答卷”。
加快能源转型
增强科技“智”撑力
盐穴是盐矿开采后留下的废弃矿洞,可用于储存高压空气、天然气、石油和氢气等能源。盐穴储能作为地下储能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肥城这样一个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来说意义重大。在肥城经济开发区,46对容积巨大、密闭性好、稳定性高的盐穴以及不断开采的新盐穴,成为盐穴储能产业的坚实保障。
前不久,中储国能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该项目创造了系统规模最大、单机功率最大、系统性能最优等6项世界之最,投产后可有效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还能促进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
能源转型是工业改革的重点任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泰安重点打造“储能之都”“泰山锂谷”“光伏高地”,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泰安市新能源产业链专班牵头,初步构建起具有泰安特色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48.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占总发电量的39.6%。“绿色高效”的新能源,逐步成为泰安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创新能力的显著表现。泰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由市科技局牵头实施“百名专家泰安行 百家企业进院所”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点—链—网”互动系统。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以上,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等。在“双百行动”框架下,泰安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发布会31场,发布最新科技成果523项,转化科技成果213项,解决技术难题205项,落地高科技项目39项,新增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或成果转化中心44家。
今年上半年,泰安全市规上高技术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1%。其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增加值增速均明显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成为新的增长点。“四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0%、25.5%、45.1%。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