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5日讯(通讯员 金利民)在第2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到来之际,作为2023年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财源街道深入开展“泰山同心石榴红 强国复兴共繁荣”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深化铸牢宣传教育。财源街道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完善民族工作顶层设计、抓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通过创新形式、聚焦重点、丰富载体,以宣传宣讲、文艺演出、展示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财源街道及各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取得的新成就,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创新“融合”管理方式。财源街道探索城市民族工作“三和”工作法,总结提炼以“1个家园承载、1张网络覆盖、4元主体共治、5项机制联结”为主要内容的“1145”工作模式,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乐的社会环境,为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泰城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推进“红石榴”品牌建设,建设红石榴驿站,提供经营、居住管理、子女入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全岗通”一站式服务,建设红石榴议事厅、红石榴服务点,打造党建引领、宣传教育、服务保障、文化交流、信息管理、沟通联络“六位一体”服务管理模式;摸清居民文化需求和喜好,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讲座、文艺汇演、文体比赛等,让不同文化需求的居民找到自己的兴趣结合点;组建爱国宣讲、文化交流等8支志愿服务队,认领责任岗42个、“微心愿”17个,开展“烟头不落地、社区更美丽”等志愿服务活动66次,增强了“社区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实现“聚和”共享模式。财源街道充分利用公开栏、“百年老街”、和合家园展馆等阵地,为各族群众搭建交流、联谊和参与社区建设的载体。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活动70余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家庭。鼓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自愿加入自治组织、自觉参加志愿服务,增强主人翁意识;建立资源清单管理、联络员例会、评价激励等机制,在老年人及育龄妇女查体、子女入学入托、房屋租赁、社会保障、帮扶救助等方面提供均等化服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