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池彦明 通讯员 牛振华 闵楠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借助产业和政策东风迅速发展,销售市场一片火热。国家税务总局泰安市税务局积极对接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企业需求,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持续提升诉求响应效率,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串珠成链、向“新”发展。
位于新泰市的山东远程本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款新生产的醇氢电动渣土车格外亮眼。与传统柴油渣土车相比,醇氢电动渣土车采用绿色甲醇作为燃料,使用增程式发电,将甲醇转化为电能为汽车续航,在燃料成本上展现了巨大优势,它能在不降低承载量的前提下,降低燃料成本30%,每公里至少节省1元钱,按照年运营10万公里计算,一年可节省高达10万元。同时,其排放的PM颗粒物降低76%、氮氧化物降低32%,环保效益显著。
绿色生产有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税收优惠政策同样也为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燃料”。“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为公司量身制定减税降费红利账单,全流程跟踪政策享受情况,帮助我们深挖发展潜力,‘真金白银’的优惠让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卸掉了‘包袱’。”据山东远程本途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罗刚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90余万元。
为助力企业用足、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新泰市税务局组织“小税滴”税费服务队,深入企业问计问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研发投入、政策落实情况,对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涉税需求等进行调研,解答研发费用归集方面的疑问,同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改进建议,并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账册、防范风险。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泰安市按图索骥,稳步打造起新能源产业链条,除了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也在不断创新突破,向更大规模发展。位于宁阳县的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比亚迪公司发布“刀片电池”之际便嗅到了商机,因势利导切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壳体赛道,凭借自主研发的电芯壳体生产工艺及国内首条专用电芯壳体智能生产线,该公司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生力军。
“当年公司生产线正式开机便承接了比亚迪价值2亿元‘刀片电池’电池壳生产任务,销售额也从2020年的3亿多元攀升到2021年的5亿多元,一项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了2亿元的销售额,”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强说,“感受到技术革新带给我们的红利,我们更加重视智能化和数字化战略,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目前已为比亚迪、长城蜂巢、吉利新能源、广汽埃安等新能源车企独家配套。”
据了解,目前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已将生产“刀片电池”壳体的高频焊接生产线升级改造为智能识别系统,可自动记录不同型号产品对应生产线各工序工艺参数“窗口期”,进一步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工干预程度,设备调整效率提升了85%,成品率提高了1.29%,为企业抢抓订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上半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9%。
“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持续研发、加快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已经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800多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680万元,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山东新合源热传输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鹏说。
全链向“新”,乘势而上。泰安市税务局将持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精细化、针对性服务,确保税费支持政策红利落快、落稳、落好,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串珠成链,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赛道上“一路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