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3日讯(通讯员 赵峰)现如今,在宁阳县文庙街道东关社区李家花园巷,整洁的道路两旁是修缮一新的房屋,墙壁则被描绘上了富有现代艺术气息的涂鸦,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老旧巷子焕发了新活力。
“我们的DIY主打的就是开放、松弛。顾客来店里,可以联系我们索取开门密码。像石膏彩绘、手链串珠等一些简单的手工,顾客可以根据制作视频自己操作。”李家花园巷“半日闲”创意手工坊的“95后”店主于海说。
于海介绍,他还有别的兼职,因此在店里的时间相对较少,等到周末,他就会盯靠在手工坊,指导年轻顾客加工专属戒指、耳环等银饰。“我们自行设计情侣戒指的样式,再自己动手加工,这样见证我们的爱情,感觉更有纪念意义。”一对“00后”情侣说。
“我从住户那里以每年几千元的价格租下了半套院子,并进行简单改造,目前,店已运营一年半的时间,现在每天客流量大约二三十人。”于海表示,顾客大都是年轻人,他希望通过手工坊为大家提供一个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平台。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李家花园巷的民居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的,近年来,一些原住户陆续搬离,房子空置率不断提高。长期空置的民居缺乏必要的维护与修缮,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通过改造、出租、盘活民居的模式,一些城中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民居被盘活后,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让城市发展更多元、更包容、更可持续。
“了然茶社”茶院、“1997”花艺美甲店、“知行”共享自习室、“和平小院”青年烧烤、“晴子家”蛋糕店……在李家花园巷,众多特色小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了餐饮、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领域。原本老旧的巷子如今充满了青春、生机与活力,县域消费新场景愈发丰富。
“我们不断完善巷子里的基础设施,引入专业施工队伍对老旧民居进行全方位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化的设施及功能分区。”文庙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宁介绍,围绕“既要用起来又要用得好”,在街道的引导、支持下,目前,李家花园巷112所民居院子已出租90所,其中近40所为商业用途租用,既增加了经济效益,也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空着的房子现在又用起来了,巷子里的路灯、道路、绿化都更完善了,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也多了,整体环境比以往好了不少,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李家花园巷老住户王德胜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