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毕凤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2023年10月,我市成功获批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紧扣党政所思、群众所盼、政协所能,9月3日下午,市政协举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加快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双月协商会,围绕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进行协商议政,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线企业代表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共商共谋助推先行区建设良策。
作为全省第一个以黄河战略为主题的重大区域战略,也是首次为泰安量身打造的重大省级战略,先行区填补了泰安没有省级以上重大战略的空白。我市准确把握先行区的使命在于先行先试、创新创优的核心要义,统筹谋划、精准落实,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在前”。
做务实调研,谋发展良策。为确保高质量开好此次协商会,市政协成立专题协商调研领导小组,市政协副主席袁久党带领部分省、市、县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赴县(市、区)实地调研,到重点企业座谈交流,同步开展线上调研、网络议政等,全面了解我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认为,我市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创新能力需提升、经济结构待优化、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问题。
“建议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创新产学研考核模式,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第一位’成果计入的考核机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长效跟踪机制。”委员代表张媛建议,明确成果转化路径与应用场景,加强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产学研协同效率。委员代表盛永杰围绕统筹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全面提升科技转化服务水平,完善成果转化体系,支撑和引领先行区建设提出建议。
围绕“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委员代表柳绪涛建议,增强产业协同,积极开展行业标准、产业标准创建,推动有影响力的老产品提档升级、有潜力的新产品建立地方标准,用先进的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打造更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委员代表徐菁建议,科学评价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正负面清单,合理奖罚加速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进程。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现代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委员代表杨增刚建议,构建开放共享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换,发展绿色物流,减轻环保压力。
推动多元化能源开发利用,建设新型多元储能基地,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仅能充分挖掘泰安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集相关产业打造泰安又一优势产业,同时还对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能源保障作用。政协委员代表王威建议,借助“储能之都”几大龙头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相关产业的延链补链行动,大力发展盐穴和压缩空气储能相关设备制造产业,补充和完善“储能之都”的内涵。此外,充分利用泰安驻地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和科研力量,积极推动校城融合、助力“储能之都”建设。
金句频出,良言涌现,双月协商会现场气氛热烈。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同志,围绕“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面对面协商,委员代表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多元化能源开发利用,打造泰安特色的新能源基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意见、建议。
委员们建议不含糊,部门回应也不拐弯。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坦诚作答,广泛倾听各界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关切。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战略先行区,需要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市政协主席武林中在总结时强调,这次协商会议,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代表和各相关部门热烈讨论、深入交流,起到了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凝聚共识的良好效果,也收获了很多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要强化跟踪问效和成果转化,在全市凝聚起逐“绿”而行、向“新”发展的强大共识,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走深走实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