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复信非洲学者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彩石铺涧底 翠色入画屏
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泰召开
大河澎湃起新潮
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泰安法治泰安建设 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河澎湃起新潮
——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纪实之二
 

□记者 李皓若 刘小东/文 陈阳/图

或俏立水边,或空中盘旋,呈现出别样灵动……近日,泰山汶河流域记录到泰山鸟类新记录种——斑尾塍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故事不断在泰安大地上演。

好生态“筑巢”,鸟儿翩然来。泰安地处黄河下游,是山东省唯一黄河干支流全域覆盖的市,践行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必须书写好生态文章。

跳出一隅观全局,泰安以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三大重点生态区域治理为核心,全力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筑牢山水泰安绿色屏障,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道路上笃定前行。泰山之巅松涛阵阵,大汶河畔水鸟翩飞,东平湖面碧波粼粼,壮丽的泰山和汶水间,铺展着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

播绿不止 筑牢生态大屏障

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贯穿泰安东西,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泰安的生态方位、生态地位决定了先行区建设中,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序属孟秋,暑气褪去,绿意犹存。雄伟壮阔的泰山山峰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点缀着数以万计的古树名木,漫山林海,绿涛叠来,令人心旷神怡。森林覆盖率高达95.8%,有古树名木17599万株……作为“齐鲁绿心”,泰山生态屏障作用不言而喻。泰安在泰山及其主要支脉和余脉的山丘区加大水源涵养力度,因地制宜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着力提升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同时突出抓好东平湖、大汶河、徂徕山等重要生态区荒山绿化攻坚,力争到2025年,完成精准造林8000亩,森林抚育2万亩。

沿着博阳路驶入汶河新区,徂徕山、大汶河山水呼应,浑然一体。进入泮河人工湿地,黄菖蒲随风轻舞,不断运行的净水循环系统让人倍感洁净,丝毫看不出这里的水是出自第四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该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砾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实现对水中部分有机污染物、氨氮的削减和悬浮物的大部分去除,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达到地表三类水水质标准,后排入汶河,注入东平湖,确保黄河流域水质安全。

放眼泰安,星罗棋布的湿地宛如绿宝石,在城市版图上熠熠生辉。为护好“黄河之肾”,泰安创新实施“林长+河湖长”湿地联合管护工作机制,建设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30处,在大汶河、康王河等湿地公园修复退化湿地69万平方米,同时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修复人工湿地652万平方米,在保障水环境的同时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安有高山、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等丰富的生态系统,绿色,自古就是泰汶大地上最动人的底色。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泰安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廊道,花大力气实施总投资166.4亿元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修山、治水、增绿、整田、净湖,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模式,真正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看待,打通了彼此的“关节”与“经脉”。

采煤塌陷地变身“致富塘”,废弃矿山上再造生态绿洲,污浊断流的水系焕发新生,沟壑纵横的土地变为良田,泰山绵延处、汶水川流间,一个个绿色奇迹被创造,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态格局基本形成,这不仅带来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环境变化,也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

全民“护湖” 一泓碧水映苍穹

尽管已经入秋,微风中还带着一丝夏日的余温,拂过枝头,划过水面。沿着环湖路,漫步东平湖畔,空气中多了一丝凉爽,水光潋滟的东平湖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晶莹剔透的蓝宝石,倒映着蓝天白云。在东平,湖清岸绿的美好图景已经一步步变成现实。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东平湖的生态环境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东平县深入贯彻《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不断完善东平湖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构建常态化、专业化全民“护湖”机制,确保“一湖清水向北流”。目前,10个河流湖泊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