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文一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积极打造“园在城中、城在绿中、处处有花、移步异景”的城市绿化景观环境,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持续拓展城区绿化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将绿色融入市民生活。2023年,我市新建及改造提升街角游园、“口袋公园”12个,累计建成各类公游园120余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96%,每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1.55个。
配齐“三件套”
满足家长微心愿
学校周边“三件套”是指一个小游园、一片家长等候区和一所公厕。一直以来,上下学接送难、家长等候休息难、如厕难是困扰学校、家长的大问题,特别是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学校,每到放学时段,校门口围满接孩子的家长,没有休息和如厕之所,还影响城市交通。因此,在“口袋公园”新建、改造项目中,市城市管理局充分考虑家长需求,满足家长微心愿,新建成的擂鼓石“口袋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毗邻擂鼓石“口袋公园”的泰山学院附属中学,在校师生6000余人。为解决家长休息、如厕问题,我市将擂鼓石大街与迎胜路西南角一处约1200余平方米的街边绿地改建为开放式“口袋公园”,园内科学建设公厕、防雨防晒廊亭,安装座椅,充分开拓林下和绿地开放共享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使公园“三件套”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成为“坐得下的口袋”。2023年9月投放运行当日,公园配套厕所服务市民约3000余人次。
目前,我市城区学校附近的御碑楼小学游园、市府东游园、七里园、龙泽湖公园等一批公游园通过“微”改造加设公厕、座椅,配齐完善“三件套”,极大缓解了上下学时段家长等候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
“公园+体育”
打造全民健身圈
新改造提升的旧镇游园绿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奈河从园内穿过,把游园均分成两条绿色的飘带,河边垂柳依依、绿树成荫。游园周边社区多、人口密集,市民健身需求高。
为拓展健身活动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需求,2023年,我市将旧镇游园作为深化“公园+体育”工作试点,在公园原有健身器材更新维护的基础上,根据住建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国球进公园”的要求,结合街角游园改造提升项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篮球、乒乓球运动为发力点,使用体育专项资金在游园南侧入口处建成娱乐性篮球场2处,北侧建成乒乓球台5处。如今,旧镇游园已成为泰城南郊的“国球”运动聚集地。
聚焦“全龄友好”
构筑美好生活圈
老城区寸土寸金,新建公园条件受限,我市通过老旧公游园改造,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生活需求,以达“全龄友好”的目标。不久前,东岳大街与货场路交叉口,一座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货场路北游园精彩亮相,这是按照“全龄友好”理念设计并改造建设的游园。滑梯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整个游园充满活力,带有遮阳、遮雨功能的座椅上,休息的老年人面带微笑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杆石桥游园则是通过加宽园路、更换透水砖、铺设彩色混凝土等优化道路环境的方式,满足附近居民需求。
小朋友进来玩耍,老年人进来休闲,青年人进来运动,“全龄友好”公游园建设,将鸟语花香真正融入城市、嵌入生活,提高了不同年龄段市民的幸福指数。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口袋公园”是市民能直观感受到的绿色开放空间,能体现民生、民心、民意。目前,“口袋公园”在泰城“串珠成链”,家门口的“微更新”用绿色织补公共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向美而行,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推窗能见绿、移步可闻香、出门即是景、三季可赏花的“小口袋”让市民乐享绿色福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