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着力推进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红色网格”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网格”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

 

□中共岱岳区委党校 张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基层治理格局实现快速跃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成为基层治理的切入点,并强调“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社区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基层治理的“末梢”,必须渗透党建新要求,展现“红色”效应,让红色资源下沉到基层,以固本之策、长远之计,打造起符合地方发展实际情况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网格”,构筑新时代“中国之治”新堡垒。社区是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网格化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凝聚“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担负着广泛采集基础信息、及时收集民意民情、加强安全隐患检查、矛盾化解等6项职责。可围绕基层治理的特点,借助“党建+基层治理”行动,推进“党建+网格”,压实“四级”管理责任体系,即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小区)、网格员的“基层抓基层”,规范“发现-上报-流转-交办-处置-反馈-评价”7步工作环节,形成“定格认责、分级响应、区街联动”网格事件管控机制,保证基层治理的协同性、整体性、主导性,让党建工作的切入点能够凝聚在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上,促使“一亲三心”活动能够深入落实,真正做到以红色力量赋能网格,形成“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的“中国之治”新堡垒。

“把脉+会诊”,构筑民众问题解决“闭环”新模式。“民心所向”是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我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视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将造福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作为创新和强化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社区网格可发挥一线基层传递作用,形成常态化民意调查模式,广泛了解民众真实的想法与诉求,搭设一级、二级、三级会商制度,形成覆盖信访、法律服务、纠纷调解、诉讼服务、综合治理的“五中心合一”的“闭环”问题解决新模式。面对民众反馈的问题,组织涉事方共同参与讨论,保障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网格中的政治影响力,让基层治理权、责、实能够相互匹配,整合资源和力量发挥服务民众的主阵地作用,成为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坚强核心。

“协同+治理”,构筑基层治理“多元联动”新策略。在社会高速发展、民众需求日益丰富的影响下,我国基层治理也面临着利益诉求多元化、复杂化多重挑战,急需结合时代新要求助力基层治理方式与体系创新发展,引导各方力量共同融入基层治理,让社区网格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元联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可以联合辖区范围内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两新组织,进一步优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策略,发挥各个部门优势专长,秉承着协调统筹、资源共用的基本原则,鼓励多方资源、力量聚集到社区,形成组织与社区双向融合、互动、赋能的动态促进路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结合企业所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融合到基层治理体系中,投身基层民生服务工作与工程建设,弥补基层治理人力资源薄弱、资金无法保障等难点,打造良性反馈式的“社企联动”双赢模式。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下,拓宽社会多元组织参与的制度渠道,构建“一核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可促使党的工作与网格联动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每个角落,并与民众自治、社会调节、政府治理建立起良性互动。

“科技+共享”,构筑技术赋能“精准管理”新路径。时代发展催生民众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品质化、个性化的要求,而经济发展也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流动性、开放性、风险性,这就要求基层治理工作提升精准化、精细化程度,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可为其提供助力。基层治理可大胆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转变网络管理中条块分割、碎片烦琐等问题,精准回应社会各层面需求,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面对民众关心的教育、医保、社保等问题,联动相关领域数据库,形成面向基层治理的数据库,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层级与层级之间打通数据共享通道,彻底转变基层治理“孤岛”局限,促使基层治理统一治理口径,最大程度上展现网格管理“前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党建面临的环境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跟随基层变化趋势对引领理念与策略做出调整,推动基层网格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打造围绕民众需求服务模式、联合多方力量深化管理体系、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筑服务新手段,促使服务、资源、管理下放到社区,以网格化管理模式融入民众日常,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深刻面对基层治理转变新要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红色网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赋能基层治理,努力营造满足民众需求的和谐社会环境,打开“中国之治”新境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