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着力推进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红色网格”打开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推进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力提速之年,这对泰安是机遇也是挑战,要遵循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谱写新篇章。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完善政策。国家已在顶层设计方面构建起“1+N”政策体系,泰安按部署建立起年度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制度,推动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市直主管部门也正在编制工业、建筑、能源、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工作方案,要以有解思维完善政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要严控项目准入。在项目谋划招引阶段,各级要严把绿色准入关,认真评估论证拟上项目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影响,科学预测工业领域能耗增量空间,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行业新建项目。

要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高能耗企业的生产运营监测和节能环保的执法监督,加快推进高能耗行业绿色改造,推进能耗强度和煤炭消费持续下降。要准确把握窗口指导和提级审批,坚决遏制“两高”盲目发展。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碳转型的核心。在研发低碳技术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夯实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而高科技人才是泰安绿色低碳发展最稀缺的要素。对此,大学要与时俱进增设绿色低碳发展的专业学科,建设新型高端智库;完善政策,扩大开放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激励,对高科技人才给予重大荣誉称号等精神激励或特殊管理股权制度、科研成果奖励等物质激励。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利用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落实好节能节水专用产品设备和项目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创新绿色金融,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降低企业创新融资成本。

加强协同创新。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促进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攻关中短期内能够带来显著效益的低碳技术。

优化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要发展低碳农业,充分发挥农业在减污降碳增绿方面的特有作用。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低碳化,推行生态有机农业管理以减少碳排放,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例如,使用堆肥和粪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水流冲刷,并增强土壤的水分渗透性。

要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必须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零碳化为主攻方向,淘汰高耗能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广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逐步构建低碳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泰安要着力发展文旅产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

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企业是主要碳排放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积极响应中央“双碳”战略部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引领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要持续加大技术改造。渐进分类推动重点领域的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生产、使用、更新、淘汰、回收利用的产业链循环。

要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等传统产业企业要全面对接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推进工艺流程和设备升级改造,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要提升低碳标准管理。标准体系是国家引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标准观念,有序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努力提高生产运行能效。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从社会层面上讲,要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要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市发展体系,合理配置城市内部功能区,避免资源浪费和结构冲突。推动城市紧凑发展,提升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增加人口密度,以支持城区多功能复合发展。

要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广现代交通信息系统和低碳信号系统,降低运输工具空驶率,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鼓励发展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等低排放交通工具,并推广小排量汽车的使用,逐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

要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大型公共建筑如空调系统和照明设施的节能改造进程;推动城市集中供能和供热设施的低碳建设和改造;推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普及,实现城市建筑的低碳发展。

要鼓励绿色消费。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化低碳饮食,实现科学膳食平衡,减少食物浪费。

本期嘉宾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赵红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