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皓若
落日余晖如同熔金般倾泻,将大汶河染成一条闪耀的绸带;热火朝天的训练室内,残疾人举重运动员咬紧牙关奋力推举;地下深处的矿工辛勤劳动,汗水浸湿了衣背;近百只候鸟翩翩起舞,上演了一场绝美的“空中芭蕾”……这些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充满力量的人物特写等,被听障摄影师许鹏一一定格。
许鹏的世界是安静的,但这种安静变成一种沉默的力量,让他在专注中用心感知世界,用光影记录美好。许鹏创作的《追梦》《凤仙山》《汶水翔迹》《千年紫藤花开如瀑》等作品火爆网络,近日在2024“好网民·在山东”榜样人物(社团)优秀故事评选中,他成为泰安市唯一被评选为个人榜样人物的获奖者。
冲破无声世界的阻碍
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
许鹏4岁时,一场意外的高烧后,因治疗中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他失去了双耳听力。
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许鹏用残障作家张海迪的两句话鼓励自己。
1998年,许鹏去济南求学,离开家乡宁阳前,父亲赠予他一部胶卷相机,嘱咐他在业余时间用相机记录生活。每逢周末休息时,他就行走在济南大街小巷,以相机定格人们的生活点滴,并逐渐萌生了对摄影的兴趣。
这些年,荒芜的山野间,他捕捉过太阳喷薄而出的壮丽瞬间;热闹的村子里,他记录下乡间多彩的人文风情。后来拥有无人机后,他拍摄家乡山水的次数越来越多。
成长旅程中,许鹏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看来,摄影改变了他观察世界的方式。“过去由于双耳听力障碍,我对外界的感知有限,对周围的事物常常习以为常,匆匆而过。现在,我会用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敏锐地感知光线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留心生活中的美。”许鹏说。
跋山涉水不畏难
潜心拍摄家乡美
7月28日,台风“格美”来势汹汹,我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许鹏果断背上装备,骑上电动车,一路行至大汶河边。“当时风很大,来回差不多40公里,但我还是想试试看能不能拍到‘大片’。”许鹏说。
让许鹏惊喜的是,台风“格美”未至,他迎来了格外美丽的汶河晚霞,“许多人都说,通过我的镜头,发现家乡原来这么美,我听后也感到很自豪。”
在凤仙山、凤凰山拍摄时,为捕捉到壮丽的日出瞬间和独特的山景,许鹏常常凌晨三四点独自一人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出发。那时天还未亮,四周一片漆黑,他只能摸黑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前行。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他需要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那些树枝和荆棘如锋利的刀片,常常划破他的皮肤,但他的脚步未曾停歇。
“没有情感的照片就像没有声音的乐章,是空洞而苍白的。”许鹏说,他努力让自己的照片充满温度、具有灵魂,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佳作频出广传播
让家乡在更大舞台上放光彩
2022年,许鹏注册了“我是宁阳人”自媒体账号,不遗余力地将家乡的美丽与独特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他的作品《追梦》细腻地展现了宁阳的优美风景,并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影像中国”影像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凤仙山》系列作品将凤仙山的秀丽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纪录片《汶水翔迹》翔实地记录了候鸟在大汶河宁阳段过冬的场景,带动更多人关心自然生态。他所拍摄制作的视频素材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30分》《早安中国》等节目采用并播发,让家乡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出光彩。
“希望通过我的视角和作品,去触动父老乡亲和在外游子心底的乡愁,同时也吸引更多人了解宁阳、走进宁阳,领略大美宁阳的独特魅力。”3年时间里,许鹏时常骑着他的电动车行进在拍摄采风的路途上,行程累计达1.8万公里。在创作的道路上,他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与世界沟通的新方式,摄影赋予了他全新的力量与价值。
作为一名听障摄影师,许鹏多年来在积极做好残疾人宣传工作的同时,热心残疾人事业,担负起山东省聋人协会副主席、泰安市残联副主席、泰安市聋人协会主席等职务,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残疾人群体。
不惧磨难,生命因自强而美丽。许鹏说,未来,他将继续用镜头记录下更多关于家乡的美好瞬间,也希望给予更多人追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