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4日讯(记者 刘小东 通讯员 林洲锐)“通过参加近期的培训,我对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开展工作更加充满信心。”近日,在东平县举行的一场社区工作者培训会现场,一名社区工作者说。
社区工作者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让社区工作者更有奔头,东平县通过在待遇上提高、工作上减负、能力上提升,促进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
为让社区工作者有盼头,东平县健全激励措施,一方面,健全社区工作者绩效工资发放机制,将数额差距进一步拉大,有效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搭建社区工作者上升渠道,积极发展优秀社区工作者成为党员并推荐其进入社区“两委”班子。
为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东平县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东平县财政统筹资金2000余万元,为社区工作者按时发放工资,同时,为社区工作者缴纳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并实行带薪休假,让社区工作者享受与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待遇。同时,东平县为社区工作者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提供支持,并对获得资格者给予津贴补助,使社区工作者沉下心来服务群众。
今年,东平县还组织开展了2次社区工作者岗前培训,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分批培训,确保社区工作者能快速明确职责,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东平县还在社区工作者任职后组织举办培训班,邀请民政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普及社区工作相关政策,讲解处理社区事务的典型案例,使社区工作者能放开手脚,在规则范围内大胆做事。
目前,东平县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打造了一支300人左右的红色铁军。他们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30余万群众提供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