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日讯(记者 刘明荟)近年来,泰前街道聚焦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拧紧“培、育、管、用、奖、保”全链条,确保村干部个个能力强、素质优、作风硬,持续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提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相成,全面提升素质能力。强化培训教育,泰前街道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不断整合、创新街道党校教育课程,策划红色教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3条示范化培训线路,开发4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定制化培训课程,组织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前往省内外优秀村庄观摩学习,全面提高村干部履职水平。注重实践锻炼,泰前街道紧扣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主线任务,以“强村公司”为载体,搭建实践锻炼平台,1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强村公司”管理人员,“一盘棋”开发休闲观光、特色采摘等6大产业,带动村均增收15万元。实施“练兵比武”,泰前街道善用“比武打擂”机制,结合述职评议、项目观摩,年中、年末开展村级“晒亮赛比”擂台赛,进行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村级班子“大体检”,实行公开亮绩,激励村级班子成员当标杆、作表率,形成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管”“用”相济,有效提升干事活力。坚持监督在平常,泰前街道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规范村干部考勤管理与请销假制度,以制度形成约束;聚焦清廉村居建设,创新实施统一调配、跨村协作、交叉互查的村级协作监督检查模式,1名街道纪检干部带领3名村级纪检委员定期开展交叉检查,有效促进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坚持帮带在经常,泰前街道落实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党组织联系点制度,坚持“对口包保、上下联动”,定期到村(社区)列席指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引导规范组织生活;细化导师帮带制,5名村党组织书记帮扶7名35岁以下村“两委”年轻干部,助力村年轻干部联系村民和服务群众能力快速提升。坚持选用在日常,泰前街道加强村级干部后备力量储备,建立村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台账,注重从就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中选拔后备人才,储备35岁以下、大学以上学历的村后备干部21名,由村“两委”成员定期开展座谈交流,有针对性地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增长经验才干。
“奖”“保”相辅,充分激发内生动力。落实待遇保障,泰前街道坚持“在岗有待遇、离任有保障”的原则,为46名村“两委”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根据任职年限、职务等给予离任村干部相应的生活补贴。健全激励机制,泰前街道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挂钩,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在保障村干部正常报酬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村集体收入总量和村干部完成集体增收年度目标任务情况,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对村干部进行奖励,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用好推优渠道,泰前街道采取谈心谈话、实地走访、调查表单等方式,了解村干部思想动态和需求,多举措激励村干部争优争先,推荐其登上更大舞台,今年以来,已推荐2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参加面向基层党组织书记招录的公务员、事业编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