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毕凤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文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新时代,新命题。聚焦“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8月1日,市政协举行“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双月专题协商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共聚一堂,协商建言,为进一步助力泰安数字文旅“破圈”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如何做好“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调研协商工作,系统全面了解我市现状、问题及建议等?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中精选13人组成调研组,历时两个多月,围绕“一山一河一湖”,通过集中调研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我市数字化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锚定目标,步步深入,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我市启动建设了“慧游泰山”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部手机畅游泰安”,形成“1+3+N”的智慧文旅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演艺”沉浸式体验项目;数字宁阳(华为)赋能中心,融合了城市规划、历史、人文、特产等多个元素,做到“一馆知宁阳”;加快文创产品数字化赋能,泰山景区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虚拟文旅商品,目前已发行了6期共22款数字藏品……调研组认为,我市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短板,比如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没有统一规划,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支持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未出台;文创产品层级不高,市场营销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
协商会上,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和专业领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提出真知灼见。
围绕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提升,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委员代表杨传华建议,整合文旅资源,形成文旅矩阵,打造“大泰山”文化IP,不断丰富数字赋能文旅资源实现场景化再现的内容载体。同时,加快研发与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相关的VR项目,为观众提供“实景演绎”与“虚拟现实互动”相结合的沉浸式戏剧体验。
“建议建立泰安市文物数字化信息数据库,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促进文物文创创新设计的产品开发,使文物旅游研学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价值体现。”“建议将岱庙等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博场馆以数字化技术的形式让历史、文物‘会说话’。”围绕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呈现,让文物活起来方面,委员代表亓均、焦德顺提出自己的观点。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陈东田建议,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做好总体规划,合理优化布局;提升改造一批热点景区内现有数字文创产品。委员代表韩西德建议,依托数字化企业专业优势及驻泰高校人才优势,对泰山文化归类处置,分类推进。委员代表魏云刚建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成立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委员会,制定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利用好泰山的品牌优势和吸引力,实现引育结合,保障数字文旅项目健康发展。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现场,市人社局、市文旅局、泰山景区、泰山文旅集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倾听,记录下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积极回应。
“委员、专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问题定位准确、分析深入具体、建议切实可行。”会上,在听取了委员、专家的建议发言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对本次协商给予充分肯定。李兰祥表示,会后,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全力将这些“金点子”“好建议”转化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工作成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政协主席武林中指出,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是大趋势,更是大机遇,要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着力强化“大泰山”思维。他强调,要做好专题协商的“后半篇”文章,市政协有关委室要广泛吸收采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梳理研究吸纳,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协商报告;要着力推动好成果转化,注意跟踪问效,并及时向协商主体、利益相关方反馈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