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习近平回信勉励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
勇攀层峰望眼开
市政协“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双月专题协商会举行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聚光成炬 向新而行
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
以“数”赋能 打造泰安文旅融合新高地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攀层峰望眼开
——咬定“进八争五奔前三”目标,持续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
■国际首套300MW/1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资料图)
记者 司刚 摄
 

□记者 张隆德

历史的如椽巨笔,又一次在泰汶大地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今年上半年,纳入经济运行分析的27项主要指标增幅,泰安有24项进入全省前8位,18项进入全省前5位,10项进入全省前3位,4项居全省第1位。这不仅是泰安近年来取得的最好位次,更是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成绩的取得,源于全市各级上下同心的执行力、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的引领力、干事创业者敢闯敢试的战斗力。

近年来,在创新、协同、绿色、开放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泰安快马加鞭、奋起直追,以项目建设招引为总引擎、总抓手,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在了全省前列。放眼望去,泰汶大地处处充盈着干事创业的氛围,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为泰安筑梦、追梦、圆梦提供了澎湃动力。

苦练内功 主动求变

从登上的山巅回望,能更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交相辉映的轨迹。2022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作为振兴泰安的战略抉择,把握大势、因势利导,同心同向、风雨兼程,不断夯实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基,牢牢掌握着工作主动权,书写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化工产业是泰安的“家底”,也是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主要战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化工产业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关联,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肥壤。泰安十分重视在化工产业积累的基础和优势,并系统推进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向下游延伸、向应用端拓展,推动各链条集聚成群,形成了龙头带动、企业协同、原料互补、安全高效的良性发展格局,化工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浪潮中正悄然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声、看不见粉尘,行走在宁阳化工园区,一家家被绿色簇拥的化工企业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化工企业污水横流、灰烟弥漫、气味刺鼻的印象。在这里,腾空架起、纵横有序的公用管廊犹如“主动脉”一般,将化工企业连接为一个整体,底层输送原料和蒸汽,上层则专门用于输送工业废水。该园区以晋煤明升达、恒信高科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以“气化岛、动力岛、环保岛”为核心的高端化工产业生态圈。其中,恒信氢源生产项目把焦化的焦炉气、合成气、甲醇向高纯氢、乙醇等高端产品延伸,拉长了清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该项目在带动园区“协同发展”,实现氢能产业链延伸的同时,还围绕燃料电池氢气打造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如今,晋煤明升达将合成氨输送给华阳迪尔生产硝酸,华阳迪尔将硝酸输送给华鸿化工生产硝基苯,华鸿化工将硝基苯输送给圣奥化工生产吨橡胶助剂,产业园内,原材料供应的壁垒被彻底打破,园区企业真正实现了共生耦合、协同发展和降本增效。

据了解,宁阳化工园区化工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29家发展到现在的35家;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6家增加到2023年的8家。与此同时,园区营业收入也有了突破,2022年园区营业收入为97亿元,2023年底突破130亿元、增长34%。同时园区还入选2024年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特别是今年以来,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