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9日讯(记者 董文一 通讯员 徐宇)近年来,泰山区人民法院岱庙法庭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将“如我在诉”理念融入家事审判工作全过程,推行家事审判“四心”工作法,打造“泰暖心·和万家”家事审判工作品牌。岱庙法庭先后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被市委政法委、市人事局表彰为全市公正执法先进单位,被市中级人民法院表彰为集体三等功,被省妇联授予“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用心审判,如我在诉显担当。岱庙法庭探索出台《家事诉讼程序操作规程》《家事调解员工作规程》《家事调查员工作规程》等文件,让家事案件从调查到调解再到审判更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深入推行“一书两令一卡”制度,针对婚姻家庭案件,随案发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要求当事人填写《共同财产申报表》,防范隐藏、转移婚内财产行为;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在诉前调解、立案、审理、送达裁判文书等各环节适时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对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
倾心调解,感同身受化干戈。岱庙法庭作为家事审判专业合议庭,特选任专业基础扎实、调解能力强、耐心细致的女性干警组成审判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事调解,引用俗语、谚语、民间故事彰显调解文化张力,运用场景化沟通、换位联想等方式模拟家庭环境,提高调解的亲和力。岱庙法庭3名员额法官审结离婚、继承、抚养、赡养等各类家事案件,调撤率达62.3%。
同心联动,多元解纷出合力。岱庙法庭与市人民法院、市妇联联合开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专题开放日活动,注重收集社会各界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泰山区妇联共同探索“人民法庭+妇联”解纷模式,开展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座谈会,推动双方在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家庭教育等方面形成合力;与辖区学校、泰山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泰山区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委员会共同探索建立驻校诉源治理工作站;依托岱庙街道“家事无忧”调解品牌,深入社区开展家事纠纷矛盾化解。
暖心服务,贴心呵护爱相随。岱庙法庭组织开展“巾帼心向党”“以法为盾、守护‘她’权益”“家庭教育宣传周”“国家宪法日”“党员报到·网格连心”等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共发出各类普法资料1500余份,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150余次;与辖区学校联动开展“法润少年、护航成长”法院开放日活动;在辖区街道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作为成员单位加入泰山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参加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不断提升和改进工作;参加市妇联开展的“爱心妈妈”关爱行动,结对帮扶孤独和生活困难儿童,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