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栾园园 张鹤群
蒸发器、离心机、干燥器……肥城市老城锂电产业园内,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场景广泛应用,科技创新下的设备更新现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瑞福锂业碳酸锂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有序对淘汰设备进行拆除,“退役”设备经过打包后将进行安全处理。
“5000吨碳酸锂生产线始建于2011年,因设备老化,产品质量、能耗指标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要求,公司将5000吨生产线扩能至10000吨,实现了节能减排。”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说。
用成熟的永磁驱动搅拌替代电机加减速机模式,驱动负载灵活、起动性能优异,能有效节约电耗。瑞福锂业还与广泰节能公司合作,采取“设备免费安装+后期效益分成”的模式,更新52台本体激励电机,与原普通电机相比,年降低能耗30%以上。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山东瑞福锂业实施的“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探索实践氢能运用发展新路径,向“新”出发再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我们利用回转窑余热回收蒸发器所产低品位(160摄氏度)水蒸气,进入反应罐与金属催化剂反应分解产生氢气,掺入回转窑使用的燃料天然气中进行混合燃烧。整条生产设备实现了氢气制取便利、成本低廉、安全环保、使用高效的目标。”李勇说。
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矿石提取制备碳酸锂的生产企业,在生产碳酸锂过程中,该公司每天使用天然气约10万立方米,每天花费约40万元。该公司依托院士工作站、海外人才、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优势,全面探索研究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现有产业提升和发展,确定以氢能源为主攻方向,以余热蒸汽为原料,投资6000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施适应性验证,并于2024年5月余热蒸汽制氢试验成功。该项目年可综合利用低品位蒸汽5000吨、制备氢气400万标准立方米、节省天然气200万立方米,综合节约能耗量1994吨标准煤,每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实现了氢能源在锂电产业的高效利用、融合发展,为“泰山锂谷”核心区建设提供了能源供给、科技支撑和绿色保障。
肥城市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作为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聚焦技改升级、数字赋能、供需衔接、要素保障,全面提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数据显示,1—5月,肥城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6亿元,总量居泰安市各县(市、区)首位。肥城市以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为引领,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加大先进设备更新力度,目前该市共梳理首批设备更新需求企业95家、拟更新设备3266台(套),计划总投资152.8亿元。泰鹏多组份纺粘非织造新型环保复合滤材项目由企业自主设计,采用德国定制纺丝机等高端设备,是全球先进专项产品生产线。路通重工更新的瑞士ABB机器人、新华印刷购置的日本三菱轮转印刷机等118台(套)设备,均为国际一线品牌,设备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
产业转型升级,数字赋能发展。肥城市投资2300万元升级打造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试点。去年以来,肥城市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144个,累计培育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11个、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39家。石横特钢近3年累计投入26.6亿元用于数转智改,今年新投资1.3亿元建设零碳智慧管控中心,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年降本增效2亿元以上,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日前,省工信厅公示,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入围首批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
肥城市还充分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奖补等上级政策,全力争取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支持范围。今年以来,肥城市已有11个项目列入工信部设备更新再贷款名单,贷款意向额9.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