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五星级医保惠民单位共267家
共建数字泰安 共享智慧生活
持续擦亮“泰好办”服务品牌
爱心书画义卖 情暖退役老兵
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奋力书写青春答卷
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健康市集开到居民“家门口”
非遗为笔,泰安激活大运河文化密码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山区建立“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
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记者 刘小东

近日,泰山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泰山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从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方面,介绍了泰山区民生事业兜底保障情况。

●建立“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全力开展社会救助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泰山区以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为目标,建立“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聚焦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困儿童等不同群体及其不同需求,全力开展社会救助系列活动,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格局。

泰山区民政局持续提高九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86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74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22元;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45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960元,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52元;一二级和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96元、147元,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77元、147元。

围绕不同群体的困难和需求,泰山区民政局创新救助服务模式,先后开展了“泰阳光”一级智力残疾患者集中供养关爱行动、“七彩阳光”心理救助项目、“为(胃)您健康、慈善公益行”困难群众消化系统免费筛查等多项活动。目前,泰山区民政局累计开展助学、助老、助残、助困等活动90余次,发放救助金930余万元,为2.2万余名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困难群众覆盖率达92%。

此外,泰山区民政局还开展了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入学救助工作,为泰山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参加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经山东省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正式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教育大学新生,每人发放救助金4000元;开展了“社会救助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印发社会救助政策小扇子1.8万余个,发放明白纸、“码上通”宣传册3万余份,通过视频动画、赶大集、进商超、建社会救助主题公园、举办社会救助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泰山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幸福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幸福晚年。

泰山区民政局聚焦社会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推动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建成养老机构18处、养老床位4132张;聚焦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加大认知障碍照护专业服务供给,建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50张。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泰山区民政局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建成家庭养老床位600张,为1043人开展5.9万余次服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推动专业照护服务向老年人家庭延伸。

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泰山区民政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互助式养老为切入点,建立以村(居)为主导、网格队伍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依托养老互助站、“幸福食堂”和“幸福院”等平台,横向组建以低龄老人、楼长、老专家、志愿者为主体的“益护队”,建立“积分+兑换”机制,打造“悦积乐兑”互助养老品牌。

泰山区民政局将继续围绕民政部门“保基本、兜底线”这一核心职责,在巩固基本民生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优化流程、创新方式,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增进社会福祉,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改革发展获得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