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岱岳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汇聚青春力量 彰显青春担当
协商聚合力 打通生产路
强化理论学习 夯实思想基础
绘就基层治理美好画卷
守护绿水青山 践行绿色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铺就致富道路
履行监管职责 防范化解风险
遇事好商量 危桥得修缮
“信用+协商”让乡村更宜居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用筑基、协商润色,天平街道——
绘就基层治理美好画卷

 

□通讯员 张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天平街道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信用+N”治理框架;积极推行“为民协商”机制,精准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信用与协商在各自领域有效发力又互相融合,助推街道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美好画卷。

信用平台:

强化信任 推动合作

信用平台是基层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支撑。它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对居民、商户、企业等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评估,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信用保障。在信用体系的约束下,各方主体能够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从而推动各项基层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在具体实践中,天平街道多措并举建立健全诚信体系,通过搭建阵地、明晰规则、加强宣传支撑起“信用+N”治理框架。天平街道以“信用+宣传”拓宽基层知晓渠道,做好宣传工作线上线下“两手抓”,线上积极从微信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等多方发力,线下用好“诚信广场长廊”“信用驿站”等宣传阵地,张贴惠民政策、宣传海报、信用指标等,加强诚信人物、最美志愿者等典型事迹报道,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宣传矩阵,实现群众在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就落在哪。天平街道以“信用+志愿”汇聚基层多元力量,用诚信积分激励吸纳多元力量参与基层建设,形成“参与—赋分—兑换”的良性循环,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持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聚焦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形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信用与志愿服务的双向温暖。天平街道以“信用+网格”优化基层治理脉络,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信用+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将信用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合力;以文明实践为路径,充分发挥“信治”作用,通过信用体系实现网格员、居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守信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延伸信用价值,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民协商”平台:

汇聚民智 共谋发展

“为民协商”平台通过搭建平等、开放、包容的对话机制,让村(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共同协商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协商不仅有助于增进各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还能够汇聚民智,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在具体实践中,天平街道及各村(社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全方位、高标准打造“为民协商”议事厅,实行政协委员、街道副科级领导干部包保村(社区)制度,并积极探索楼道协商、广场协商、线上协商等多样化协商形式。例如,岩庄社区在实施供暖的过程中,关于换热站的选址问题进行了一次楼道协商,岩庄社区召集邻近单元的业主到现场进行商议,最终业主们达成一致意见,将换热站建在了7号楼前的空地上,同时加装了隔音板和隔音玻璃,居民十分满意。各村(社区)依托“为民协商”平台,围绕居民普遍关注的物业管理、公共设施改造、社区养老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展开协商讨论,汇聚政协委员、街道包保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物业工作人员等各方力量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协商+信用”平台:

深化基层治理的必由之路

协商与信用平台在基层治理中各有优势,但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有机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近年来,天平街道不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为民协商”机制有效融合,成为开展各项中心工作的有效抓手,有力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社区领办物业、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维护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协商平台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民意基础,信用体系则为协商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信用保障。

协商议事聚民智,信用建设添动力,今后,天平街道将继续用好协商与信用平台,深化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