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员为居民讲解消防救援设备用途。通讯员供图
本报7月24日讯(记者 张建)近期降雨较多,河流、水库等水域情况复杂多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近日,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在岱庙街道花园社区举办志愿宣讲活动,为居民送上安全锦囊。
活动现场,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宣讲员带来一场生动翔实的防溺水知识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举例分析,增强居民的防溺水意识。随后,宣讲员开展情景式教学,现场教授救生服、救生绳等救生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居民操作实践。活动最后还设置了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环节,通过趣味答题检验居民的学习成果。
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宣讲员介绍,野外水域看似平静,实则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当水流撞上水下大石头和堆积的石子时,流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可能形成力量很大的暗流甚至漩涡;多数小河的河床结构高低不平,河水忽深忽浅,在河里玩耍很容易踏进深水区,发生溺水事故;岸边平台等长期被水浸泡,长满青苔,踩上去易滑入水中;水库、河道、景观湖等水域底部淤泥松软,一旦陷入难以挣脱;水下可能长有水草等植物,一旦被缠住很难脱身;野外人烟稀少,发生意外很难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泰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提醒广大市民,一旦发生溺水,如不会游泳,应尽可能保持镇静,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维持口鼻稍微浮出水面即可,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当救助者前来救援时,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千万不要一把抱住救助者的手脚或腰部,以免救助不成反而连累救助者。如落水者会游泳,应换仰泳体位,调整呼吸,稍微休息或缓解痉挛后再游向岸边或等待救援;在天然水域游泳发生水草缠足时,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快速解开水草,然后原路返回;若在江河中遇上漩涡,应以最快速度沿着切线方向游离漩涡中心,万一被卷入水下,也要在入水前深吸一口气,全力寻找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