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积极发挥作用
洪泰基金、力诺集团客商来泰交流座谈会召开
渔舟唱晚,泰安奏响大运河“交响曲”
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
从戗面馒头看“农头工尾”
我市推动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落实落地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舟唱晚,泰安奏响大运河“交响曲”

■鱼荷稻蒲乡鳜鱼观赏鱼生态养殖基地。记者 隋翔 摄
 

编 者 按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

大运河水脉里暗藏着富庶繁华的密码、源远流长的文脉。大运河泰安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2024年,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记者深入大运河泰安段沿岸,探访大运河给群众带来的生活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文旅融合的发展。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带领大家一同感受沿线人河相亲、城河相融的运河魅力。

□记者 张芮

悠悠运河,绵延千里,流淌过泰安。

这是一条古老的航道,碧波荡漾间,沿岸人民的生活与运河韵律和谐共鸣,绘就出一幅生动的风情画。这条古老的航道同样激发了水利发展的活力,交通港口也因此更加繁忙有序,货船穿梭,商贾云集。一曲大运河“交响曲”,正在东平湖畔悠扬响起。

渔业养殖户的“金色”转型

清晨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东平县东平街道西辛庄的鱼荷稻蒲乡鳜鱼观赏鱼生态养殖基地内,负责人孙虎城穿梭在错落有致的鱼塘之间,观察着鱼苗的生长状态。

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与洼地,水面、台面无法区分。“得益于县里渔业养殖的有关政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3月份,我投产了观赏鱼生态养殖基地这一项目。”鱼塘中的金鱼和锦鲤游来游去,悠然自得,孙虎城启动喂食机器,一勺勺饵料撒下,池塘里的鱼儿争相觅食。

作为渔业养殖方面的“新手”,政策的加持、技术的支持给足了孙虎城信心,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则让鱼类养殖实现了生态化、规模化。

“基地现有20公顷的养殖规模,目前养殖180万条鱼,其中观赏鱼数量占比大。”孙虎城说,东平街道工作人员、水产专家上门给予技术支持,游客也可以在这里垂钓,基地运转得越来越好,养殖与旅游相结合,让他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东平街道的渔业养殖是东平县渔业发展的缩影。“街道辖区有16条河流流经,水域面积约2667公顷。我们谋划打造了西辛庄鳜鱼和观赏鱼养殖项目、旭丰白对虾养殖项目、精品鱼育苗项目等10余个生态渔业项目。”东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红卫介绍,东平街道加快土地流转,科学谋划发展特色养殖,在生态渔业发展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及后续保护与发展政策的实施,东平县的渔业资源备受重视与保护。近年来,东平县大力实施2万公顷生态渔业工程,全速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以往传统的捕捞业也正向生态养殖、休闲渔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水利新貌与运河共生辉

大运河泰安段给周边带来的变化,同样在水利事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戴村坝是京杭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样也是大汶河上的重要水利工程。每年七八月,汶水激增,戴村坝激流飞瀑,“戴坝虎啸”颇为壮观。

在东平县的戴村坝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座铜雕,这是戴村坝工程的总设计师、明代杰出的农民水利专家白英。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