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又踏层峰辟新天
为现代化开辟广阔前景 为共同发展开创共赢通途
省委依法治省办第三督察组来泰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建好农村公路 铺展乡村振兴图
我市“鲁科贷”备案金额居全省第四位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好农村公路 铺展乡村振兴图

■东平湖环湖公路。通讯员供图
 

编 者 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治理能力,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四好农村路”指的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首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十年来,泰安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泰安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224公里,较2014年年底增长14.8%。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记者 张建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万物繁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驾车行驶在农村公路上,路两旁的乡村、田地和远处的山峦相互映衬,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我市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把农村路建成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新改建农村公路超7000公里

路网密度居全省第三

农村公路承载着连接城乡、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缩小发展差距、推动社会公平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功地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立足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科学编制路网综合规划,突出县域、乡域重点项目,主动融合旅游村、生态村、产业村建设需求,集中破解交通瓶颈问题,持续改造‘瓶颈路’‘断头路’,加快农村路网与国省干线路网有效衔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交通运输局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农村公路科科长孟超介绍,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通过需求摸底,建立农村公路项目库,科学制定年度改造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十年来,我市实施了“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和通户道路“三通”工程。

十年来,我市累计完成农村交通建设投资131.6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110.4公里,改造危桥211座。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4年年底的13257公里增加到2023年年底的15224公里,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196.1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达85.84%。岱岳区、宁阳县、新泰市、东平县、肥城市先后成功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新泰市、东平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泰山区、肥城市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示范县比例居全省前列。

串起好山好水好生活

铺就乡村幸福路

十年发展,“四好农村路”串联起了城市与乡村,盘活了沿线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助力特色产业乘势而起。盛夏时节,东平湖山水相接、水清鸟翔、湖水碧绿,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曾经的东平湖“有景无路”,道路一直是旅游发展的制约瓶颈。东平县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旅游公路与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