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李欣)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占地面积15.75平方公里,2023年集群总产值223.13亿元,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1%。集群所在地老城街道是省级新旧动能综合试验区、联动区和中节能集团战略合作落地项目聚集区。近年来,老城街道抢抓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需求巨大的“风口”,以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建设泰山锂谷”为战略目标,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赛道,牢固树立链式思维,坚持培植壮大现有企业与引进外来项目一起抓,有力促进了龙头企业崛起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平台搭建有力。今年以来,老城街道建成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级数字产业集群等平台,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创业指导等;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提升生产工艺等;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大展会和管理咨询服务活动,今年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期,帮助15家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创新体系完备。老城街道聘请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专家进行科学指导,高位构筑蔚蓝科技孵化器、锂电新材料中试基地以及锂电新材料产业园、蔚蓝科技产业园、化工产业园“1+1+3”联动配套平台,形成从项目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有效衔接锂电项目研发到产业化关键环节。街道高标准打造的锂电新材料中试基地项目,聚集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已成立7家公司,运行14个院校项目;其他中小企业通过人才引进、院校合作等方式,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已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集聚行业顶尖专家11名,协同攻克了低品位锂辉石提锂、高性能钠离子储能电池制备等“卡脖子”技术难题5项。
产业集聚加速。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链主企业,立足建链强链,聚力延链补链,形成了完整的、闭合式的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链条。目前,集群以瑞福锂业、泰普锂业、宏匀科技等企业为龙头,以电池级及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锂电负极材料,高容量低钴三元正极材料等为主要产品,形成产业集聚度高、企业带动力强、协同配套性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