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晓君 张磊
近年来,东平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安排部署,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牢牢把握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助力县域经济建设。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204.99亿元,较年初增长14.5亿元,增幅为7.61%;各项贷款余额达109.56亿元,较年初增长5.59亿元,增幅为5.38%。
提升速度和新度,按下科技金融“快捷键”。现阶段,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银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速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已成为加快转型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东平农商银行将科技赋能和业务发展相结合,加快数字化转型,综合应用智慧营销系统、快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大数据科技,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与小微业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将智能化风控用于全流程管理,强化金融科技运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截至今年6月,东平农商银行科技类贷款余额达3.59亿元。
加大强度和力度,描绘绿色金融“新蓝图”。东平农商银行聚焦绿色金融“大文章”,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支持乡村振兴全过程,持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制定绿色信贷投放计划,及时了解绿色企业融资需求,优化涉黄河滩区、东平湖区金融信贷产品设计,结合东平县政府“双30”工程,围绕大棚产业建设,持续推广“富民大棚贷”,为该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已投放贷款4.2亿元;围绕东平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重点推广“富民渔业贷”,支持湖区乡镇渔业全面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投放贷款3.8亿元。
拓展广度和深度,深耕普惠金融“责任田”。普惠金融旨在通过提供平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普惠金融体系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半年,东平农商银行坚守市场定位,做优小微服务,全面梳理对公业务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对公业务对全行业务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总行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县域重点项目、科技型企业等进行走访,强化对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服务,加大对涉农领域支持力度,拓展县域经济市场,加速产品创新、构建宣传体系、完善授信制度、强化科技赋能,全力以赴当好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6月末,东平农商银行新增企业授信62户,授信金额3.52亿元,有效推动各项贷款增长。
保持温度和热度,建好养老金融“加油站”。东平农商银行做深、做细养老金融“大文章”,重点聚焦养老金融服务重要板块,积极打造养老服务特色网点,全方位提升厅堂服务适配性,全辖网点安置安心专座、老花镜等便民物品,确保老年人日常需求用品“看得见、够得着”。建立老年客户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做好特殊群体服务宣传与引导,充分发挥大堂经理职能,主动问询、主动引导、主动办理,完善厅堂服务体系,致力于为老年客户提供温情、周到、便利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东平农商银行为辖内各网点配备便携式轮椅30把、老花镜100副、血压仪30个,累计发放惠民类补贴3.85亿元,惠及85万人次。
把握精度和尺度,用好数字金融“金钥匙”。东平农商银行积极构建数字金融平台管理模式,精准助力科创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产业振兴。通过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水平、市场发展前景预判等因素,将财务报表等授信参考要素数字量化,针对科创企业提供一对一融资“问诊”,对企业按照经营行业、贷款用途、融资种类、担保方式等分类施策,合理匹配贷款期限,线上批贷与线下考察结合,极速解决企业融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6月末,东平农商银行累计支持科创企业18家、发放贷款6.3亿元,其中为陌上园林等15家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2.53亿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东平农商银行注重发挥业务优势、积极融入发展大势,心无旁骛抓发展、踏踏实实强管理,将继续为全省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