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东旭
舒缓的音乐与淡淡的薰香交织在一起;清新典雅的铜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茶香袅袅,扑鼻而来;墙上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院子里的莲花更是增添了几分诗意。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茶的世界里。
这是一间茶室,但不单单是一间茶室。这是中华老字号“铜金蟾”与中国茶叶跨界融合,在线下打造的“铜茶空间”实体店。
老字号是时代的印记。在不少人心里,老字号代表着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是记忆,是情怀,也是乡愁。泰安现有老字号企业57家,涵盖工艺礼品、酒水饮料、餐饮健康、农副产品各大行业。如今,面对新市场、新业态和新消费群体,不少老字号挖掘自身底蕴,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消费场景,焕发出新活力。
乘“数”而上 加“数”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老字号品牌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同样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只有积极拥抱数字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铜金蟾”作为泰安第一批涉足电商的老字号,在2006年便开始布局。凭着企业掌舵人对计算机领域的敏感判断,公司嗅到了网络发展的先机。现如今,公司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拥有店铺。通过线上布局,销售额以每年超过35%的增长率持续提升。此外,在产品设计上,“铜金蟾”营造“活的传统”,将线下传统技艺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古法生产的同时,采用电脑3D建模和3D打印技术,实现了从平面图到实物模型的快速生成。
面对营销新潮流,“泰山桃木王”也主动入局。除了电商销路外,公司还组建特色主播团队,邀请网红达人参与直播带货,开展各类特色营销活动;拓展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极大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在众多餐饮品牌中,“泰山老汤鸡”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引进新生产线,将原来的手工作坊向工业化流水线发展,做中高端绿色、健康食品,满足更多品质化消费需求。泰安御道韩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告诉记者,目前“泰山老汤鸡”已拥有两家直营店并在云集商业街和岱岳区政府附近酒店设有专柜,为泰安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品尝这一老字号美食的便利。
不老秘方在于创新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关键在于适应市场需求,在守正创新中闯出新天地。要改变一“老”永逸心态,持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今年4月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山东鸿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作为泰安唯一参展企业,携旗下老字号“泰山桃木王”亮相,应势推出含有国潮元素的“稳如泰山”新品,获得消费者青睐。
在产品创新上,“铜金蟾”与“泰山老汤鸡”也在持续发力。为适应市场需求,“铜金蟾”用几百次实验进行工艺创新,用热着色和冷着色技术将黄铜的单一颜色升级为彩铜,使得产品在外观上更具吸引力。很多顾客看到产品后表示:“没想到竟然是铜做的。”
“泰山老汤鸡”则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公司邀请中国烹饪大师作为合伙人,设计出符合市场的产品,对包装和味道进行升级,将鸡的动漫形象印在包装袋上,或者将包装袋的样式打造成鸡的模样,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国潮”消费不断升温,贴近年轻消费者需求,将文化底蕴和资源转化为多种商品形态,融入旅游路线、城市标识,使得老字号时尚化、年轻化,与文旅融合“双向奔赴”,成为老字号“出圈”的秘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老字号品牌纷纷在线下打造博物馆,并携手合作,通过跨界的方式打造联名产品。在传承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也成为许多老字号品牌的共同选择。
匠心传承 接力前行
“铜金蟾”产品工艺起源于1850年,1952年创立品牌,再到现代,已经到了第六代传承人;“泰山老汤鸡”始于光绪元年,历时147年的古制秘方由韩氏家族五代人祖辈相传……
时移世易,而匠心永恒。匠心铸就的品质,让老字号赢得了世代相传的好信誉、好口碑,打造出传承至今的“金字招牌”。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泰安老字号”通过与多个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加快培养和输送老字号产业发展中紧缺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建立自己的商学院,对加盟商和工人进行技能培训,围绕老字号传承及创新,在创新实践中传播文化价值,激起文化认同,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老字号。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