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平湖畔开启盛“虾”狂欢
电力护航旅游旺季
“VR标前云服务”让交易再提速
居民在“家门口”享受 优质诊疗服务
自营土地成为村集体“造血神器”
选购电动自行车需认准CCC认证标志
紧盯防汛各环节 切实筑牢“安全堤”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城市汶阳镇力促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方向发展
自营土地成为村集体“造血神器”

 

□记者 郑凯

“一开始,我们不清楚自营土地是否能赚钱,种了一季小麦后,发现收入不错。我们计划再调配6.7公顷土地,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肥城汶阳镇胡庄村党支部书记晁吉海说。

今年,胡庄村通过退林还耕和土地整平,实现自主经营土地7公顷。经过科学种植、精心管理,该村种植小麦取得了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的好收成,平均每公顷收入2.1万余元,扣除成本,加上小麦补贴,每公顷净赚9555元。夏收一季粮食,村集体增收6.69万元。目前,玉米长势良好,预计秋粮收入可达每公顷7500元。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于农村而言,土地自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迈出第一步难度很大。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汶阳镇全面开展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紧盯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有效抓手,着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关键少数”作用,推动村级土地自营实现新突破。在汶阳镇联合社的带领下,东高淤村党支部书记汪明辉率先将自家的5.3公顷土地流转到集体;屯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军垫付5万元,用于支付农户地款,通过示范引领,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从“输血”到“造血”,从“等靠要”到“自己来”,村干部思维方式、发展观念的转变,破解了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自我“造血”问题,让村集体经济走上了自主发展轨道。

走进董庙村黄精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的黄精增绿又养眼,黄精花色彩多样,形如风铃、姿态优雅。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董庙村党支部引进黄精种植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为群众开出致富新“药方”。“我们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自主经营,种植黄精4.7公顷,种植周期3年至5年,每公顷收入约150万元。将来,董庙村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董庙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富说。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汶阳镇通过土地自营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兴旺之路。截至目前,汶阳镇共有32个村实现土地自营,总面积达413公顷,预计下半年秋调后可达600公顷。

“近年来,我们以深挖土地增收潜能为突破口,以增面积、提质量、促增收为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使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方向发展,力促遍地开花、全域推进,全力做好汶阳田‘金土地’文章。”汶阳镇党委书记梁乙广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