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4日讯(通讯员 田安妮)在东平宏杰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电焊工人王绪新正使用微信小程序扫描电焊机上的二维码。“这是使用电焊机所需要的微信小程序,扫描二维码后要完成设备使用授权和作业环境图片上传提交,电焊机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王绪新说。
“近年来,电气焊作业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伤亡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大多是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违规作业、人机失管造成的。”梯门镇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该领域监管难点,近期,梯门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改造工作。
所谓“加芯赋码”,即运用互联网手段,对电气焊设备加装物联网芯片,赋专属二维码。持证电焊工通过个人信息注册认证后,每次作业前须扫描电焊机上的二维码验证,并同步上传安全作业环境照片,系统会根据认证结果指令进行电焊机开机,实现电气焊作业从“以人管人”向“以码管机、以机管人、以智管焊”的转变。
梯门镇对全镇工矿企业、气焊维修等电气焊作业场所、电气焊设备数量、持证焊工情况进行了详细摸排,建立数据库,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同时,针对涉焊企业开展“上门教学”,加强对企业内持焊工证人员进行实操培训,获得了企业的一致认可。
“给电焊机安装芯片进行智能化管理后,只有持证人员才能开机作业,有效防范了电气焊违规作业造成的安全隐患事故,帮助我们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沃德金属表面处理(泰安)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说。
自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工作开展以来,梯门镇第一阶段14家涉焊企业、40余台电焊机已完成“加芯赋码”,第二阶段电气焊设备“加芯赋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梯门镇将继续强化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严厉打击无证违规电气焊作业行为,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