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提升长护险服务质量
泰山区文化馆获赠 90幅书法作品
政务服务“小闹钟” 证照到期有提醒
加强督导检查 守牢安全底线
小箱子发挥大作用 让民意“有处安放”
“蘑菇书记”蹚出乡村振兴路
公益服务市集 开到居民“家门口”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7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蘑菇书记”蹚出乡村振兴路

 

□记者 崔东旭

在新泰市谷里镇,提起西朱村党支部书记朱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朱勋带头发展食用菌栽培,为父老乡亲蹚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蘑菇书记”。

前几年,西朱村没有产业,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朱勋四处学习考察,想方设法邀请专家给西朱村因地制宜“开药方”。2020年,朱勋机缘巧合地“遇见”了大球盖菇,便决心从这一枚小蘑菇入手,探索乡村产业发展的出路。

当他带着发展食用菌种植这个想法找村民商量的时候,大家都连连摇头,有的说种蘑菇技术要求太高,有的说种蘑菇一不小心就绝产,谁也不相信靠种蘑菇能发家致富,村里甚至还传出了“要想哭,种蘑菇,要想哭的痛,来年接着种”的顺口溜。但是,朱勋就不信邪,他带领村里的骨干3次前往德州取经,并与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

想法有了,技术有了,朱勋就把村里的党员组织起来召开动员会。为激发大家的信心,他说:“我们是党员,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乡亲们过苦日子,应该带好头,走在前面,为大伙儿找出路。”会后,他便带领村“两委”率先在自家屋后的林地里开始了大球盖菇林下种植,为的就是给村里的老少爷们打个样。他刻苦地钻研种植技术,没白没黑地盯在基地里,用汗水浇灌一个个充满希望的小蘑菇。终于,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大球盖菇种植取得了成功,亩均增收1万余元。

后来,随着市场的扩大,原先的林下种植已经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必须调整模式,走设施农业的路子。可是,建种植大棚的资金不是个小数目。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朱勋积极了解相关政策,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西朱村建设起了2个恒温大棚、49个日光棚,大力发展食用菌多样化种植。为方便储存、运输和销售,该村还投资建设了1座1000平方米的冷库,并配备了食用菌清洗设备和烘干设备。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朱勋始终认为“个人富了不算富,村民共富才是富”,他带领村民成立了西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泰市德兴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让村民都参与进来,共同致富。朱勋知道,想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打造过硬品牌。他又带领大家成立了西朱村村企——泰安市宏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谷怡农”牌商标,经营范围包括菌需供应、技术指导、加工购销等,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2023年,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西朱村实现食用菌产业总收入5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