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5日讯(记者 杨丽宁)24日上午,一场科技盛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首次共同举行。会上,山东农业大学喜获3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越超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农学院万勇善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花生抗旱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作为第三完成单位、由植保学院李壮教授参与完成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的牵头单位为吉林农业大学,第一完成人为山东农业大学杰出校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
控释肥具有显著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的特点,山东农业大学杨越超教授团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紧盯制约我国绿色缓控释肥料创制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聚焦新型肥料创制与工程化技术研究,以控释肥料产业的绿色化、清洁化、高效化以及安全化为导向,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成功创制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肥料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和平原沙质瘠薄地,常因干旱胁迫造成严重减产,生产上亟需抗旱高产品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万勇善教授团队针对花生抗旱与高产协同改良的技术难题,历经20余年潜心研究,育成山花9号等6个抗旱高产新品种,其中山花9号和山花7号入选国家骨干型品种、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满足了不同生产条件和不同用途的需求,审定后得到快速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提升我国油料产能和保障粮油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2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