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持续推动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控制病媒生物 共享健康生活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转危为安
从“齿”开始 呵护健康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开展感控知识培训 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以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多中医人才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疾控中心专家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
控制病媒生物 共享健康生活

■马德珍做客健康科普大讲堂。记者 刘英迪 摄
 

本报6月24日讯(记者 李皓若)近日,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专家马德珍做客由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主办的健康科普大讲堂系列直播节目,科普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防制知识,提醒市民做好居家环境卫生,远离病媒生物侵害。

“病媒生物也称‘媒介生物’,是指能通过生物性传播或机械性传播方式将病原体从传染源或环境传播给人类的生物。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病媒生物是蚊、蝇、鼠、蟑螂4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害’。”马德珍介绍,夏季蚊虫数量逐渐增多,蚊虫叮咬除致使人们皮肤痒、红肿外,也可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等多种病毒性疾病。有旅居史特别是从疫点、疫区回来后出现发烧、疼痛等症状的群众,一定要及时就医。

据介绍,蚊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蚊4个时期,前3个时期的蚊虫一直生活在水里,成蚊后在陆地生活,因此只要有积水,就可能有蚊虫孳生。“防制蚊虫应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物理防制、化学防制和生物防制相结合的措施。”马德珍建议,要翻盆倒罐,清除废弃的容器,翻转倒放暂时闲置的容器;要清除卫生死角,管理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盛有水生植物的花瓶5至7天要换一次水,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对于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防止积水;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等,可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以控制蚊虫孳生;在水沟、水池、河溪、荷花缸等水体中可放养食蚊鱼类,对蓄水池、消防池以及城市的一般水池可投入苏云金杆菌进行生物防制。

马德珍表示,蟑螂喜欢孳生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白天隐藏在阴暗避光处,如室内家具、墙壁缝隙、洞穴和角落、杂物堆中,到夜晚才外出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人发现。防制蟑螂要保持家庭中环境整洁,及时清除垃圾、杂物,发现蟑螂后,居民可采用开水烫、低温冷冻、粘蟑纸粘捕、诱蟑盒诱捕等物理方法进行防制,也可以采用灭蟑胶饵等化学杀剂进行防制,可将毒饵放在隔潮器皿中,重点投放在厨房、餐厅等内橱柜或抽屉的角落处、家具背后夹缝等蟑螂经常活动的场所。

对于鼠类的防制,马德珍介绍,社区和居民群众可采用物理防制和化学防制相结合的方式,布放鼠夹、鼠笼、粘鼠板,设置毒饵站等,要清除家庭中鼠类栖息场所,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同时控制鼠类的食源和水源,将粮食储存在有防鼠功能的容器内,将副食品、蔬菜放入冰箱,做好垃圾和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