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小东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东平,在悠悠运河的滋养下,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府学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造就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东平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8项、市级40项、县级108项。
近年来,东平县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建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搭建起文化展示、文创交易、非遗传承的平台,让群众在体验大运河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非遗项目,为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东平贡献。
挖掘非遗资源
完善资料库
大运河东平段文化璀璨,非遗明珠灿若星河。传承运河非遗,东平县责无旁贷。
东平县是《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18个核心区之一,为充分挖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平县在做好现有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的同时,组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班,联合东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寻找各乡镇(街道)德高望重且对当地文化掌握全面的人群,以访谈、录音、拍照、摄影等方式,对特色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深入地记录,并将搜集到的内容进行整理,逐一逐级申报非遗项目,充实东平县非遗项目库。
为全力锻造“运河非遗、东平印象”城市特色文化品牌,东平县积极组织专家团队策划保护、传承利用非遗项目,于2023年10月对外开放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目前,传习中心已成为东平文化的展示平台、文创的交易平台、非遗的传承平台,也成为“山东手造”的重要基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传习中心汇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共计15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非遗、感受非遗魅力的平台。一楼展览展示区,通过大型浮雕、体感互动、270度3D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向观众展示东平运河文化、府学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
建立非遗传承人队伍
搭建展示阵地
在古老的东平,大运河的波澜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运河游览中国,乘船来到东平时在游记中写到:“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都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腊山道教音乐、端鼓腔、四音戏、东平湖莲子彩绘工艺、水浒传说、东平古粥粉制作技艺、东平湖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在大运河的见证下,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传承、发扬,成为东平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情感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非遗传承人分散在东平各个角落,慢慢出现了传承后继乏人、活动场所狭小、对外交流不畅等情况。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成后,东平县利用场馆优势,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传习中心四楼设立培训室、直播室、传统技艺室、手作传习室、手工技艺传习室、木船工作室、曲艺传承室、挖掘整理室、舞蹈室等,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行业精英来此办非遗培训班,鼓励传承人带好徒、授好艺,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传习中心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从一个‘小平台’到了一个‘大平台’,视野更加宽广,也让非遗的发展和保护登上了一个高层次的台阶。”东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丁立新说,传习中心为协会提供了活动的平台和空间,举办的各类研学活动和非遗展演活动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技艺展示的平台和“筑梦”空间。据统计,传习中心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举办各类传习活动100场次,培训学员1万余人次,成为东平县非遗传承人的聚集地、非遗产品的交流基地。
“非遗+文创”
拓宽路径激发发展活力
文创产品是传播非遗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非遗传承人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内设置了非遗文创产品展销区,摆放着火笔烙画、草编、渔鼓、布老虎、剪纸等由非遗传承人提供的“山东手造”作品和特色非遗产品50多种,由东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统一营销。这一举措有效拓宽了营销渠道,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进。
“传习中心建立后,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游览的形式了解非遗,进而喜欢上非遗。我们非遗传承人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也更有干劲了。”东平县随河船鱼宴第六代传承人孙兰兰说。
东平县文旅局局长刘华告诉记者,为提升东平非遗传承文化地标知名度,东平县以打造品牌IP为目标,塑造“运河非遗、东平印象”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东平县积极推进“山东手造·礼遇泰安”工作,深度挖掘整合运河文化、生态文化、非遗文化以及传统手工业等优势资源,建立了“东平手造”项目库,培植推荐了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拳头产品入选“山东手造”名单。目前,东平县逐步形成由糟鱼、麻鸭蛋、芡实、荷叶鸭组成的“东平湖生态手造”产品体系,以及由葫芦、泥人、剪纸、根雕为代表的“非遗特色手造”体系,实现了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互促共进。
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如今,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正成为东平县非遗传承活动的璀璨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与科技、文创、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也让古老而又年轻的东平焕发出炫目的文化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