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月
近年来,泰山区省庄镇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理念,立足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抓好人才“引、育、留”各环节工作,不断加大引才力度,提升育才质效,完善留才机制,激发人才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搭建引才聚才“蓄水池”
汇聚四海贤能
该镇坚持“五链”融合、领衔攻坚,压紧压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专班化推进。该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镇党委成立由组织、经贸、人社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每周一例会、每月一总结,累计召开青年人才引进推进会议4次、人才政策解读会6次。
清单化落实。该镇坚持“专班人员+管区书记+支部书记+村社区干部”一体化推进,梳理企业人才、区籍在外有影响力人才等五大类信息库,针对未就业毕业生,由镇人社所对就业实名登记信息逐一进行认真梳理,建立人才引育微信群,确保政策咨询有处可寻,累计回引青年人才290名,其中博士6人、海归4人。
“点菜式”服务。该镇实地调研辖内规上33家工业企业,建立“点对点”精准引育聚集高层次人才机制,深入实施“东岳人才”行动,依托镇域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先后开展联系服务对接24次,召开联络讨论会17次,储备专家9名。
种好培才育才“梧桐树”
激发人才活力
该镇注重人才培养,搭建人才梯队,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全方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开展高校合作共建。该镇瞄准人才培育,大力推进校地合作,其中,安家庄村、亓家滩村与山东农业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使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由课堂转向实践,不断拓展乡村振兴实践新渠道、新内容,累计联合开展墙绘等活动3次。
强化本土人才培育。该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农业职业培训体系,依托全镇地理资源条件制定扶持计划,培育出一批在乡村振兴一线建新功的“新农人”,树立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影响力,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挖掘利用资源潜能。该镇定期邀请“功夫”深的“土专家”担当导师,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方面提供支持,对从事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创业者进行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产业带头人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推动人才在乡村舞台上“大展拳脚”。
打造用才留才“栖息地”
强化服务保障
该镇不断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因事择人、因才施用,做到“人岗相适”,确保人才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才能、实现价值。
打好结对共建“需求牌”。该镇紧抓全区“抓产业、上项目”有利契机,依托亓家滩村乡村旅游、大河峪村休闲采摘等6个项目,在全区率先搭建乡村振兴合伙人平台,面向全社会发布招募令,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共回引博士2人。
推出产才融合“载体牌”。该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人才创客”空间,策划实施泰山数谷、双创中心、双碳智能三大产业园区,依托东华泰安工业4.0产业园项目和国家级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空间及投融资、品牌打造、项目对接、电商平台等多元化全流程专业服务。
巧用游子返乡“亲情牌”。该镇依托“血缘、亲缘、地缘”等方式,对省庄籍在外博士进行摸排,围绕企业项目需求,强化在外人才“还巢”力度,目前已柔性引进1名海归博士专家;搭建人才交流共享平台,壮大人才方阵,提高人才培养和使用效益,激励和帮带本地“苗子”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