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19日讯(记者 张建)今天,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抓好夏粮收购、筑牢粮安根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夏粮生产形势良好,新小麦再获丰收。为做好夏粮收购工作,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实抓细夏粮收储各项工作,指导收购主体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装粮、有车运粮”,确保粮食“卖得出收得好”。截至6月18日,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夏粮8.5万吨,其他加工企业和各类粮食经营者共收购夏粮约28.5万吨。
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首战,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科学分析研判、及早安排部署,把做好夏粮收购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第一时间将国家、省关于夏粮收购的工作要求传达到县(市、区)和储粮企业,明确责任分工,开展督导调研,组织好夏粮收购各项工作。从监测看,全市新小麦质量普遍好于去年,价格比去年同期偏低,但库收价格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
市发展改革委强化夏粮收购价格监测预警,在“五日报”制度的基础上,对各县(市、区)进度情况实行一周3调度,及时掌握收购数量,适时把握轮换节奏,同时持续借助粮食价格监测点,密切跟踪监测本地小麦收购价格走势,一旦价格下跌至预案价格以下,将立即启动预案,全力保障农民利益;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粮食收购市场化导向,推动夏粮购销市场高效顺畅流通,充分发挥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落实好政策性托底,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不发生农民“卖粮难”问题;强化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执行力度,按质论价,严把出入库粮食质量关,不断提升粮食收购、储存、保管、检测能力,杜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
据统计,全市在统国有粮食企业及面粉加工企业准备夏粮收购仓容近70万吨,可以满足我市农民售粮和企业收储需求。我市准备仓储设施和计量、除杂、输送、检化验仪器等器材用品540台套。市发展改革委协调市农发行准备好夏粮收购资金,满足夏粮收购需要;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培训313人次,做到粮食收购人员熟练掌握验级、论价、计量、结算等环节业务,优化收购现场服务,及时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购品种、质量和价格标准,做到“早开门、晚收秤”。
在夏粮收购工作上,我市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好政策的托底作用,根据粮源分布合理布设收购网点,严格执行质检标准,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加强调查预测,各县(市、区)提前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把握粮食市场行情和价格趋势,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收购计划、增强服务理念、创新收购方式,灵活开展夏粮收购;充分发挥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主导示范作用,鼓励引导和规范具有资质的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方便农民售粮,搞活粮食流通,为农民有序售粮、企业自主经营、粮食合理流通提供高质量服务;市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门会议,座谈了解各县(市、区)夏粮收购准备情况,详细掌握今年小麦质量、价格、收购进度等,充分发挥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的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综合运用“四不两直”“交叉检查”等手段,保障售粮群众利益。
当前,我市已进入种粮农民集中售粮期、粮食经营企业入库高峰期,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抓好抓细夏粮收购工作,加强进度调度,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掌握收购供需形势、价格变化等,为夏粮收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细化责任,严格质量把关,指导企业优化便民收粮服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