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园区事园区办”促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消除安全隐患 共建平安家园
全市城市防汛工作会议召开
全市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暨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专题培训班开班
公告
泰安,不止于泰山
泰安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今日开考
泰安县域经济呈现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势头
中考期间我市部分时段有雷阵雨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6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县域经济呈现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势头

 

本报6月12日讯(记者 张建)12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牵头部门作用,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研究制定《泰安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建机制、明责任、重特色、强争取、优环境”,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支持县域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全市县域经济呈现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我市连续5年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特别是今年以来,宁阳县、新泰市分别获评山东省2023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泰山区、东平县被确定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标志着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改革引领,推进扩权强县。我市开展重点事权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市、县同权,在明确各级监管责任的前提下,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用得好”;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网办理”,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开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创优“互联网+政务服务”,“泰好办”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县级政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市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激发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新动能。

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我市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支持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升级提档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一县一策”打造产业地标;鼓励各县(市、区)围绕“土特产”“招牌菜”“一招鲜”,开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积极探索“一乡一品”“一县一产业”特色发展新路子,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先后培育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0个、领军企业13家,为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我市紧紧抓住获批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引导各县(市、区)谋划重点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用好先行区“金字招牌”;坚持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镇村人口向县城有序转移;实施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做优一批特色小城镇,着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庭院”;加强东平湖、大汶河等重点区域和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

政策支撑,拓展发展空间。我市始终坚持“三每、六争”,让更多政策机遇落地县域、惠及发展,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争取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纳入“济南都市圈”规划范围,岱岳区、东平县2个区(县)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岱岳区被认定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宁阳采煤沉陷区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被列入省会经济圈跨市毗邻县域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一系列政策为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了更多机遇。

市发展改革委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支持各县(市、区)在特色产业、绿色低碳、乡村全面振兴、民营经济、城乡区域协调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突破,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强县进位、弱县赶超,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展现县域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