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雪梅
社区(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自“社区微业”三年行动工作开展以来,东平街道赵桥社区以实现群众在“家门口”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提升社区就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作用,构建起以党建为引领,以“微阵地”“微服务”“微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微业”服务新格局,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充分就业。
创新搭建“微阵地”
织密就业保障网
赵桥社区紧扣基层社区工作特点和规律,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将就业创业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精细划分22个微网格,全面整合社区群众、社会组织、商圈业户等多方力量,提供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和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建强居民就业创业服务“微阵地”,创新打造“社区微业”党建服务品牌。
赵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就业服务驿站,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大厅设置专门的就业服务窗口,秉持“一窗受理”原则,提供失业登记、需求收集、供需匹配、政策宣传、培训指导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服务,搭建“微服务”试点平台,集中解决群众服务需求。同时,通过对接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就业创业联盟,扩大社区就业“朋友圈”,盘活各类就业信息、岗位、服务资源,打造“赵桥就业共同体”试点,汇聚强大合力,促进“社区微业”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社区工作同频共振。
创新拓展“微服务”
用好就业组合拳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赵桥社区以“社区微业”就业服务为抓手,将社区就业服务驿站打造为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用工数据库与社区就业援助台账,实现动态管理服务,打造“‘家门口’岗位集市”。赵桥社区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圈建设,依托网站、手机App、社区群等渠道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确保群众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人员,帮扶就业,增加收入;积极梳理社区培训清单,抓实小微特色培训,为赋闲在家的中老年群体、生活困难人群量身定制“社区微业”计划;优化社区创业场景,丰富社区商业业态,合理布局发展便民服务网点,支持发展楼宇经济、直播经济,丰富和提升夜间文化、餐饮、商贸、休闲业态。同时,鼓励居民创新创业,带领部分居民外出参观学习,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并发放政策性创业补贴。通过短视频平台,免费为商户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赵桥社区已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30余场,帮助20余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10人自主创业,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8人。
做细做实“微项目”
打通就业快车道
赵桥社区创新实施“社区微业”行动计划,鼓励居民利用社区就业创业联盟共享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挖掘推广一系列适合居民就业创业的“微项目”,打造了手工制作、玩具加工等一批“社区工坊”,努力实现“出门就有就业机会、身边都是创业资源”的目标。
为发展电商新业态,赵桥社区创新服务模式,班子成员带领居民赴昆山、珠海学习电商经验,在社区建设了一处350余平方米的共享直播间,用“小屏幕”撬动基层发展新活力,开辟了党建引领下的“互联网+‘社区微业’”新路径。同时,赵桥社区为居民、商户开展直播带货培训,激发居民直播带货的积极性和创业信心。目前,共享直播间共吸引6名“直播达人”就业,培训学员129人次。
“今年,赵桥社区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AI智能数字直播基地,预计7月1日前投入使用。”赵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华格说。从社区共享直播间到建设直播基地,赵桥社区紧紧抓住“短视频+直播带货”发展机遇,力求站在更高平台上,将“社区微业”发展得更好,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目前,该社区已有276户居民实现了就业创业。自2022年以来,赵桥社区为18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补贴22.6万元,为21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5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后,赵桥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微业”模式走深走实,着力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