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文明印记源远流长,思想文脉震古烁今,文化认同广泛深厚,体系格局多元丰富,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据特殊而重要地位。要着力把握“两个结合”的鲜明理论特质,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要立足山东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要秉持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深化文明互鉴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找准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依据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践文化、塑造文化、提炼文化,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绽放更大光彩。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作为激励干部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担当任事、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要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